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央视中秋专题报道大唐不夜城|中秋文化激活“月光经济”

98 0
发表于 2025-10-7 18: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玉露生凉,丹桂飘香。这个假期,国潮街区顾客盈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旅盛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古老的中秋“玩月”传统,正以全新的方式激活今日的“月光经济”。

中秋前夕,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迎来客流高峰。在这条国潮街区上,身着汉服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唐诗吟诵会”,大家在“举杯邀明月”的意境中感受唐代中秋风雅。

据史料记载,唐代文人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普遍有“玩月”传统,也就是赏月活动。《全唐诗》中记载与中秋直接相关的诗就有80余首。

当现代街区的流光溢彩遇见千年之前的唐诗月光,一场跨越时空的中秋对话正在上演。唐诗不仅描绘了中秋美景,更成为今天复原盛唐气象、激活夜间经济的文化密码。

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隋唐长安城研究中心主任崔凯介绍,大唐不夜城就位于唐代的杏园、曲江池、芙蓉园区域内,这一带在当时就是唐人中秋之夜进行“玩月”之地。白居易在江州为官的时候,曾作了一首诗——“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就提到了今天大唐不夜城所在的曲江片区。很多如今留下来的唐诗中,在表达不同诗人感情的同时,还描述了城市建筑空间,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生动的长安城市图景。

为了让历史“可触可感”,崔凯及其科研团队历经14年,依据这些诗词描述“复原”古代建筑,绘制出了唐长安城古今对照图,将诗词中的“玩月地”标注于现代街区,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城市肌理。

如今,非遗戏曲、民乐快闪、国潮歌舞等传统文化元素正在融入夜间消费场景,焕新“月光经济”。这个十一中秋假期,古老的“玩月”习俗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续,成为历史文脉与国潮新风的文化交响。

640?from=appmsg#imgIndex=3.jp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