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今年年初获批的《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被确定为古城西安5大城市性质之一。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怎么建?支撑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四梁八柱”有哪些?在7月31日举行的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多个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关注度极高的在建项目之外,多个高快速路体系试点项目也安排上了。 01
更加注重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互联互通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纵横捭阖的交通网络,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指标。大城市在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2007年发布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综合交通枢纽被划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西安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那时,加快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百姓出行,是当务之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力紧张得到了极大缓解,各大城市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2017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结合全国城镇体系布局便有了“打造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全新描述。 到了2021年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国家级文件中,表述相较之前更加清晰化、指标化,明确“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现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架构虽然有所优化调整,但因为拥有吞吐量位居全国前10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开行中欧班列的西安国际港,西安始终被委以重任。在今年年初获批的《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毫无意外地成为西安5大城市性质之一,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国家给西安布置的“作业”。 为了完成这项必须完成的“作业”,综合官方渠道信息来看,西安已经有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编制实施《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更加注重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服务全国向西开放,更加注重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互联互通,更加注重引领西安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构建起“双港驱动、高快一体、枢纽带动、多网融合、绿色优先、智慧赋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02 打造航空、铁路、轨道、公路等多网融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7月31日举行的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西安正着力打造航空、铁路、轨道、公路等多网融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并披露了多个外界高度关注的重点项目最新进度。 民航:三期扩建工程完工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大升级 作为陕西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目前西北地区投资规模最大、建筑体量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机场建设工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高峰期每天超万人轮流作业。伴随着2024年12月26日北二跑道投运,2025年2月20日T5航站楼正式启用,今年6月南二跑道又顺利完成飞行校验,如今这项“巨无霸”工程进入了收尾阶段。待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成为集航空、轨道、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西延将于今年12月底建成投运,西十将于明年7月建成投运 作为已进入投用倒计时的高铁项目,“西延、西十、西康高铁和西安东站建设加快推进”,7月31日新闻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两条高铁项目的开通时间——西延高铁将于今年12月底建成投运,西十高铁将于明年7月建成投运。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之前“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的西康高铁开通时间并未提及。但据商洛日报报道,7月28日,西康高铁桥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轨道:四期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地铁向来引人关注。西安地铁恰巧又正处于三期建设收官和四期申报的节骨眼上,这一话题更是热度不减。 7月31日新闻发布会对此有回应:“轨道交通四期目前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争尽快报批,地铁15号线项目上半年已完成全年投资计划82.73%。” 03 加速推进高快速路体系试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步伐 公路,有必要单独介绍一下。原因在于,与民航、铁路、城市轨道领域的项目相比,公路建设项目有其鲜明特点,不仅悉数为计划开工项目,而且还都是“高快速路体系试点项目”。7月31日新闻发布会相关新闻稿写道“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城市环线临潼经高陵至机场段、绕城高速扩能改造工程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官网看到,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加速推进高快速路体系试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步伐”,前述3个项目被点名“全力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另外福银高速西安至蓝田段扩能改造项目“做好年内开工准备”。这意味着,西安即将拉开高快速路体系建设序幕。 何为高快速路?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深圳市率先整合公路和城市道路体系,不断推进高快速路网建设,在城市发展主轴上形成“收费高速+免费快速”双体系,高速保障中长距离交通服务水平,快速满足居民免费通行,实现路网差异化供给。事实表明,在土地承载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将高速路和快速路一体规划,实现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之间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和高效转换,这种城市道路通行新模式好处多多,比如,可以提高地面交通效率,扩大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对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益巨大。不少城市都在打造能够承担和发挥城市大流量疏解交通的高快路网体系。 作为西安高快速路体系试点项目,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分为上层和下层,上层是将要新建的设计速度120km/h、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的主路,下层辅路主要是在西沣路基础上改扩建,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六车道。城市环线临潼经高陵至机场段主线采用设计速度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高陵至茶马大道段高架桥下设地面辅道,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西安绕城高速扩能改造项目,去年发布的招标文件中的宏观描述是“将新建、改造13处立交节点和服务区,快速化改造衔接道路,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道路体系设施,对沿线局部路段进行拓宽及智慧化扩能改造,提升通行能力”。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网看到,7月28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了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工程汉城服务区开口项目B方案。 以民航、铁路、轨道和公路等多网融合,西安正多点发力协同推进,构建起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相匹配的“硬支撑”。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君 杨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