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关于遗址区内的交通状况,相信不管是老汉城人还是新汉城人都会印象深刻,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遗址区内的道路框架基本没有变化,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状况不但没有变好,而且日趋恶化!
“衣食住行”——行,排位在最后。但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作为“行”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状况的好坏是决定出行品质的关键因素,不关你是多贵的车,多好的车!路不好,你也无可奈何!况且交通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不是说嘛“要想富,先修路”。 近年来,西安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地铁线路不断增加,但如果遗址区内的居民想在家门口坐上地铁,这辈子是没有可能了,就算西安地铁修到100号线,它也会绕着遗址区内走,这谁也没办法!每次看到有关地铁的新闻推送时,我都迅速的划过,因为我知道,这和我,和遗址区,没有任何关系!坐不了地铁,那咋办?只能靠公路! 在我的印象中,遗址区内最重要也是最早的道路,要属“丰产路、丰景路、邓六路、石化大道”,其他诸如“唐农路” “桂宫东路” “农开路”等等,均是由村间小路发展而来。而在这些道路当中,具有交通标识,能真正称得上“道路”的只有“石化大道”这一条!据说,当年为了修石化大道,某位领导因此差点下台,或许也因为如此,遗址区内的道路从石化大道后就没有大规模改建过。 遗址区内的居民人尽皆知,由东进入遗址区,“南北余风村”和“楼阁台村”是最著名的两个堵点,就算朱宏路与“石化大道”交叉口修了立交,由朱宏路进入石化大道常年照堵不误!而另一条遗址区内的干道“丰产路”车流量相较于“石化大道”稍小,但是路况差,路面窄,更重要的原因是,楼阁台村就挡在丰产路东口。如今的楼阁台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每次开车回家最头疼的莫过于经过楼阁台村,堵车肯定是家常便饭,最长堵四个小时,也不为过。相信走过的人一定感同身受。 再来说一说另一条遗址区内由东向西的道路——“丰景路”。由于“未央宫遗址公园”的建成,如今的丰景路就是一条断头路,想要走出来,要穿村进寨,大车就不要想了!村里各种自制的限高、限宽设施,小车过都费劲,况且你还要对这里的村中道路非常熟悉才敢过去。
想要穿过45平方公里的遗址区,最佳的选择只有石化大道这一条路,常年拥堵也就很正常了。 当然,有人说了,为什么要穿过遗址区?毕竟里面什么也没有,并不会有太多的出行需求。我们暂且不说,遗址区内的这近十万人出行需求,也不说遗址区内星罗密布的小工厂、小作坊、停车场、租客等等,毕竟大部分都是违法建筑,堵死活该!单看汉长安城的地理位置,它就不可能与城市发展完全割裂,毕竟它位于城市二环与三环之间,位于西安城区与西咸之间,为什么轰轰烈烈的西咸合并步履蹒跚,我想和汉长安城有很大的关系。道路的提升与改造,在已经确定的汉长安城遗址三年提升改造计划中,我觉得应该是首当其冲的。 我们都知道汉长安城遗址内的道路和大明宫有所不同,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道路本来就是城市道路而非大明宫的宫内道路。所以,不能将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道路与现有城市道路完全割裂,应该恢复“八街九陌”布局,并且与城市道路打通。 况且,原本的城市道路并不是宫殿遗址,教条的将古代城市道路与古代宫殿遗址相提并论太过迂腐,改建与提升原本的城市道路与遗址的保护并不相悖。当然了,我们可喜的看到,在汉长安城遗址改造提升计划中对遗址区内的道路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这一点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