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交通] 解读陕西首条城际铁路遗址保护:唤醒“沉睡”的秦宫汉塬

10641 2
发表于 2015-12-3 20: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解读陕西首条城际铁路遗址保护:唤醒“沉睡”的秦宫汉塬
文章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3日 点击数: 271 次 字体:小 大
解读陕西首条城际铁路遗址保护:唤醒“沉睡”的秦宫汉塬

    坡陀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秋”芜。深秋时节,秦汉故地,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以下称“机场线”)如火如荼地建设,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继地铁、高铁之后,以城际铁路这种“公交化”运营的轨道交通联系西安与咸阳,进而贯通关中城市群,已成为拉动大西安发展的又一引擎。“机场线”,成为陕西规划的第一条城际铁路。
    然而,三秦大地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是与文物保护相伴相生,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成为一大命题。年内或全面开建的“机场线”,横跨西咸,穿越秦宫汉塬,正在用“发展”唤醒城市记忆,用“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穿越秦咸阳城制陶作坊 此长陵非彼长陵
    陕西城际“机场线”起自西安北客站,向北跨渭河,途经秦汉新城、空港新城至终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长27.33千米,设车站9座。据秦汉考古研究专家介绍,项目途径文物密集区,主要涉及秦咸阳城遗址和其中的滩毛制陶作坊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这里作为秦国和秦王朝首都的历史,长达144年之久。区域内文化遗存极为丰富,1959年以来,考古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发掘,探明城中心位于今窑店镇一带,在窑店镇西南的长兴村、滩毛村、店上村,发现有秦代居住区和制陶作坊遗址。
    据专家介绍,城际9座站点中,马东、摆旗寨等站处于秦咸阳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长陵站穿越滩毛制陶作坊遗址区。“事实上,渭水两岸几十平方公里内都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机场线’沿线便是如此。”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明晰,长陵站其实距离汉高祖长陵较远,反而更靠近汉哀帝义陵,得名于附近1940年建成的长陵火车站。因此,该站与刘邦陵寝的遗址保护并无太大关系。
    广设高架车站 借鉴西安地铁建设经验
    高密度、全天候、占地少、运量大、绿色环保,城际铁路服务相邻城市或城市群优势显著,“机场线”2018年通车运行后,将实现高铁、地铁、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工具无缝对接,北客站到机场运行时间可缩至27分钟以内,其便利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项目沿线文物保护也不含糊。
    据悉,项目启动之初,陕西省文物局便组织勘探全线文物。2014年4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西安北客站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选线方案的批复》,同意“机场线”穿越秦咸阳城制陶作坊遗址的线路选线方案。
    “依照相关规定和文物保护法,项目每进展一步,都以取得文物部门的批复意见为前提,绝不贸然施工。”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西久表示,如果轨道建设与遗址保护狭路相逢,也一定会坚守红线,优先文物保护。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意见,“机场线”以架桥方式穿越遗址保护范围和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合理布设桥桩位置,尽量避开重要文物遗存,9座车站中,北客站、机场是地下站,秦汉商务区是地面站,其余均为高架站。此外,陕西省文物局也已组织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全程监管工程建设。
    因遗址保护而开展文物勘探,实施线路绕行等,都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对此徐西久表示,“机场线”投资110.58亿元,项目概算里已考虑这一问题,遗址是解读历史、传承文化、寄托乡愁的极佳载体,是无价的文化战略资源。
    西安地铁避开历代古都遗址,“洞穿”古城,已成为文化遗址保护和现代城市双赢发展的样本。徐西久认为,西安地铁建设对“机场线”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城际“机场线”带秦宫汉塬“活在当下”
    放眼关中沃野,除了秦咸阳城遗址,“机场线”还穿越了“中国金字塔”五陵原。李白曾有诗云:“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西汉11位皇帝中9位都葬于此,其文化价值并不逊于明十三陵,然而与明十三陵的盛名相比,西汉帝陵其实一直沉睡在田野之中。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曾表示,“如果把汉唐帝陵统一规划,以道路、基础设施等相连接,形成绵延百里的风光旅游带,将会是非常巍峨壮观的。”如今,“机场线”脉走秦宫汉塬,将唤醒沉睡中的五陵原。
    “修城际铁路并不是破坏文物,而是保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文化遗址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便捷的交通带人前往参观,否则文物就真正“埋没”了。只有处于发展之中,文化遗址才能真正得到保护。
    据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都市农业和文物旅游局副局长许光生介绍,渭北9座西汉帝陵都建有文管所,但人员、设备、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巡查基本靠走”。“一个长陵就有好几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根本管不过来。”于是,宅基地改扩建、用土取土、生活垃圾堆放、现代人坟墓修建等行为,都对遗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事实上,轨道交通发展与文化遗址保护之间绝非零和博弈。正如张宝通所言,“机场线”的建设,将赋予秦宫汉塬新的生命力。相信通过城际铁路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沉睡的秦宫汉塬将渐渐从睡梦中苏醒,以其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积极介入现代生活,从而正真“活在当下”。

追求梦想。

评论2

powerqq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5-12-3 2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早日通车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湘夜雨Lv.9 发表于 2015-12-4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本来司空见惯的工程方案,换个报道方法果然就变得高大上了,宣传果然是第一阵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秦风Lv.10 发表于 2015-12-4 19: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西汉11位皇帝中9位都葬于此,其文化价值并不逊于明十三陵,然而与明十三陵的盛名相比,西汉帝陵其实一直沉睡在田野之中。
丢份!
秦人 秦风 秦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