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茶话古城] 我眼里香港的二十年 ——兼与西安相比

15371 62
发表于 2024-5-27 14: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眼里香港的二十年
                                                 ——兼与西安相比
作者按:对于我来讲,香港曾经是遥远的。那么遥远的香港,2004年我居然踏上了这块土地。第一次到香港,以及回来以后的很长时间,香港给我的一直就是梦幻般的感觉。最近这一次,从香港回来,我系统地回顾了一下香港,感觉香港就像我所生活的西安,又不像我所生活的西安——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对香港那种梦幻般的感觉彻底没有了。我关心遥远的香港,我更关心我生活的西安。我祝福遥远的香港,我更祝福我生活的西安。我爱遥远的香港,我更爱我生活的西安。
目录:
一、香港的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GDP
二、香港的旅游景点
三、香港的公共交通
四、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
五、香港的物价
六、香港的公民素质
七、在香港购物
八、旅行社游客的用餐
九、香港的“低保人员”
十、香港市民对于大陆
十一、香港的改变
十二、其他
十三、小结
正文:
我第二次去香港也已经回来许久了。我第一次去香港是2004年的6月,那是随单位去的。这一次是与妻子、女儿以及小孙孙一起,跟旅行团去的。两次相距近20年。
由于在香港呆的时间短、接触的面也有限,只能谈点粗浅印象。
一、香港的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GDP
由于体制、语言、习俗等等的不同,以及资料的缺乏,香港在我的脑子中一直是模糊的。为了让香港更加直观、具体、让人便于认识,我就以我现在常住的西安作为参照,来描绘一下香港的轮廓。所罗列的数字也只是一个大概。
香港陆地面积约为1106平方千米,人口750万(2022年),人口密度6781人/平方千米。
西安市现管辖6个城区、5个郊区、2个县。如果把西安市的城6区(碑林、新城、莲湖、未央、雁塔、灞桥)与郊区的高陵区加在一起,也就是7区。7区的面积合计为1116平方千米,人口为778万(2022年),人口密度为6970人/平方千米,均与香港大体相当。
2021年,人均GDP,香港为4.98万美元,西安为人民币8.4万元,换算成同一种货币,香港大约是西安的4倍。
二、香港的旅游景点
当年香港的景点,有黄大仙祠、尖沙咀、太平山顶、维多利亚港、会展中心、海洋公园、浅水湾等;如今再去,可以带着小朋友逛逛迪士尼乐园了——香港迪斯尼乐园于2005年9月12日开幕。其余景点没有大的变化。
三、香港的公共交通
香港地铁首条线路于1979年10月1日开通营运,截至2019年底,全长264千米,共169座车站。年客运量20.4亿(2016年)。
西安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3年9月,运营里程共计309.92千米,设车站192座,年客运量12.9亿人次(2023年)。
西安地铁的首条线路比香港晚了30多年,西安地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超过了香港。与西安相比,香港地铁的客运量要大得多。也就是说,西安地铁的客运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上一次去香港时,听说公交汽车没有站牌,汽车到了站,也不报站名。语言不通,也不会购票,既不敢坐公交汽车,也没有去乘地铁。自由行的那一天,我们小组的10个人,只在酒店附近转了一下。
如今到香港,用支付宝就可以在公交汽车上购票;2017年12月16日起,香港地铁也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购票了。公交汽车、地铁上,都有粤语、英语、普通话预告即将到站的站名,还有电子显示屏适时报告信息。
香港公交汽车许多是双层的,座位的使用率比目前的西安要高一些。西安的公交汽车,目前呈现出萎缩之势,政府需要及早动手制定对策。
这次在香港乘坐地铁3次,公交汽车4次。如果忽略距离的长短,3次地铁的费用分别为人民币5.24元、24.86元、19.72元;4次公交的费用分别为人民币4.04元、6.53元、5.61元、3.58元。
无论是乘坐地铁还是公交汽车,可以看出,这个费用应该还是带有公益性质。
这次在香港还乘坐了一次出租汽车。乘坐的距离大约有3千米。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我感到司机的路线在绕远,我把手机地图朝着司机的方向低声地说:“路线没有问题吧,师傅?” 我不知道司机是否听得懂普通话,我把意思说了出来。司机随即改变了方向。到达目的地之后,显示为40.3元港币。我给司机了50元港币,司机找回10元港币。3千米的路程,40元港币的出租车费用,在香港算是比较正常的吧。
在香港乘坐出租车的感受,我还是更习惯西安的网约车。
四、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
2004年我到香港时,100港元兑换人民币109元;如今100港元兑换人民币91.93元。
2004年进入香港时,在大巴车上,导游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兑换港币。不用港币,无法消费。导游现场兑换,100港币兑换109元人民币。在银行,100元港币到底能够兑换多少人民币,游客也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导游一定从兑换中得到了收益;不过也可以看出大致的汇率。
这次进入香港之前,旅行社交代,带上“银联卡”,大部分商场都能使用;许多街边小店也都可以直接刷微信、支付宝;也可以兑换少量港币,以备不时之需。
实际情况是,如今大陆游客到香港,很少能用到现金的港币。
我从海洋公园出来,乘坐地铁到金钟站出站。支付宝显示,“1港币=0.9193人民币”。我的地铁费用为5.70港币,支付人民币5.24元。
20年了,人民币兑换港币,人民币略有升值——至少,汇率变化不大。
五、香港的物价
先说香港的餐费。2004年,自由行的那天,旅行社不负责餐费。中午,我在一家餐馆买了一碗“台湾牛肉面”,费用是港币33元,另外需支付小费3元,座位费1元,共计37元,约合当时的人民币40元。
这次,我们自由行的那天,用餐也是自己安排。早餐,我们一家4人,在一个餐馆买了泡面,配有火腿肠、牛肉,送咖啡。无论支付人民币还是港币,同样是149元。晚餐,我们在街边小店与香港市民坐在一起,买的是牛腩面,四人支出176元,我用手机扫描老板手机的收款码付费。
2004年,在香港,一碗牛肉面大约人民币40元;20年过去,一碗牛肉面大约还是40元。
2004年,我工龄28年,在国有大型企业上班,工资每月所有收入大约为2800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的内地,是不能算很低的。如今,在内地,2800元的收入,绝对不能算高。也就是说,吃饭的支出,在中国大陆居民的收入比重中是降低了,按照恩格尔系数,大陆居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是提高了。
六、香港的公民素质
2004年那次去香港,整个旅行团近百人,都是从工作中选出的先进个人,或者是各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在出发之前,带队的领导给大家开会,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抽烟,等等。
在维多利亚港的港口,围墙上挂着气圈、绳子等救生设备。上边写着:此设备为救生之用,如果破坏将追究法律责任。我看到这些设备干净、完好,摆放整齐。我就感到了法律的威严。
维多利亚港的公共厕所,便池如同新按上去的,没有任何异味。
仅看表面,就无法了解一个地区深层次的东西。在晚上休息的时候,我独自走进宾馆附近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从一楼爬到六楼,再从六楼下到一楼。整个楼道内没有烟头,没有纸屑,没有私人物品占用公共空间。
我们返程是从澳门进入珠海的。我能看得出来,从踏入珠海的那一刻,全体团员虽没有立马就扔烟头、吐痰,却都感到似乎一下子身心“放松“了,没有了那么多的 “法治社会”的眼睛在时时刻刻盯着自己了。
由此可知,人类之所以能进化到今天,在地球上还没有灭绝,除了代代相传的教育,可以肯定,还有一点,那就是,人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动物——环境要求的严,自己就要求自己严;环境对自己放松,自己就对自己放松。
20年过去了,如今我住在两条河流的夹角之间。河流的两岸,距离不远就会有一座公共厕所。公共厕所有专人打扫,那洁净程度可以与香港相媲美了。河流的岸边也配备了救生设备,只是这保存设备的箱子有的玻璃已经破损,箱子的门扣锈了或者朽了。但,毕竟政府已经有了配备救生设备的这种能力,也有了这种意识。
七、在香港购物
前些年,有人说,香港是购物的天堂。
关于在旅游中购物,我是这样想的,一是这“物”,我确实需要;二是我居住的地方没有;三是比我居住地的质量好、价位低。
为了旅途轻松一些,我是一个不大购物的人,也会随着人流观察一下商品。20年前,我在香港的商场看到了我熟悉的中国大陆产的一种啤酒,在大陆一罐售价5元人民币,到了香港却成了15元港币。还有两种胶卷,也是我曾经用过的,一个是美国产的,一个是日本产的,香港都比大陆价位略高。
不是有人说香港税率低,香港怎么会比大陆物价还要高呢?我是想,香港人均收入高,物价普遍就不会比收入不高的大陆还要低。还有,无论税率多低,商家是一定要有利可图的,人工、门面的费用也比内地高得多。
20年过去了,大陆许多城市都有了SKP这样全球高端时尚百货,COACH(蔻驰)、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HERMES(爱马仕)……还需要到香港去购买吗?这个我真没有调查研究过。
八、旅行社游客的用餐
遥想2004年第一次进入香港,遇到的第一餐就是午餐。大厅内摆着许许多多张桌子,乱哄哄的,有点像农村“过事”的场面。每张桌子围着10个人,7菜1汤。旅行社为了尽可能减少支出,不能管吃好,但主食可以管吃饱。游客也知情,不会多计较。
20年过去了,令人惊诧的是,此次到香港,依然是10人围绕着一张桌子,依然是7菜1汤;关键是,虽然经过了新冠疫情,一盘菜端上来,依然是,10个人10双筷子齐刷刷插进来,把菜放进各自的嘴里,再把筷子插进盘子——香港的旅行社,做事真能“持之以恒”。
我想,如果大陆自己不改变用餐习惯,对待大陆游客,香港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我揣测,在用餐上,香港旅行社对待大陆旅行社的游客,仅仅使用于大陆旅行社的游客。
九、香港的“低保人员”
一个当地导游就是一个当地的宣传大使。
2004年,香港当地的一位女导游在旅游大巴上为我们介绍香港。她说,香港对无业人员,政府给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4千元港币。如果一对夫妻,生有3个孩子,5人就是2万元,提供免费的面积不大的住房,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基本衣食无忧。这大概就是香港的“低保人员”吧。
此次的导游也介绍了当今的香港市民的福利。
20年以来,大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经济适用房等方面,财政上也投入了巨大资金。由于内地与香港在经济发达程度上还有差距,内地尚有不少工作要做。
十、香港市民对于大陆
这次在香港,有一天早餐在一家饭馆与一位香港市民坐在一起。这位年纪较大的市民比较健谈,我们的语言彼此大致可以听得懂。交谈中,可以看出他对大陆了解不多,但对大陆又抱有极大兴趣。听说我们来自于西安,他就特别想知道兵马俑。在他老伴的催促下,他遗憾又无奈地与我们告别。
我就想,香港与大陆都应该多宣传,尽量让愿意来西安的香港市民都来西安看看。如果我在西安能经常遇到香港市民,并为他们讲解西安,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顺便说一句,我下榻的酒店,可以收到的电视节目有14套;但,内地的只有1套,那就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
十一、香港的改变
2004年,香港有的宾馆不提供拖鞋,理由是因担心顾客摔跤而被投诉。
此次去香港之前,旅行社就交代,香港宾馆里的插座与大陆的插头不匹配,如果为手机充电,需自备转换插头;不提供拖鞋;为了环保,也不提供牙刷、浴帽等一次性用品。
这次出发之前,我准备了小袋装的洗发露、沐浴露,从网上购买了几双拖鞋……到了下榻的酒店,才发现,我所带的这些东西都多余了。拖鞋、浴帽、洗发露、沐浴露、一次性牙刷,一应俱全;床头上的插座,我试了一下,与大陆的完全一样。
香港也在改——为了大陆游客。我们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应该走出去,多了解一下外边的情况,可以免除游客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十二、其他
(一)我们这次也到了澳门。在澳门,我可以通过微信直接扫码给出租车司机付费。香港比澳门地方大,比澳门游客多,我希望香港也可以做到这样。
(二)在香港,如何使用网约车,我想,这个方面大陆与香港的有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尽快解决。
(三)这一条是对大陆通讯企业说的。多年之前,在专家与用户质疑、长时间且强烈要求下,通讯企业不得不取消了所谓的手机 “漫游费”。而现在我要去港澳,必须提前给通讯公司报告,申请开通“漫游”。我在港澳接听手机,通讯公司每分钟还要收取0.99元的“漫游费”。
我在想,是不是去港澳的人员相对较少,呼声不大,力量有限,港澳的“漫游费”才一直存在了下去?
十三、小结
通过与西安的比较,我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概念更具体、更清晰了。
如果以一碗牛肉面为例,20年来,香港的价位没有大的变化,而大陆人均收入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大陆游客到香港,买一碗牛肉面,比20之前,感觉“便宜”得多了。
西安地铁的发展,后来居上。若仅以运营里程而论,西安用13年的时间,超过香港用了45年的时间。这是20年之前不能想象的。
在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等方面,大陆的公民素质,尤其是下一代,都在显著提高。
20年过去了,与世界许多地区一样,香港也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大陆游客到香港观光。吸引大陆游客,香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香港的体制,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的文化,香港的方便,都是大陆居民理想的旅游地。
20年来,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旅游的线路与景点没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香港物价的增幅很小,内地多数居民的收入相对提高了,感觉着香港的东西不是那么贵了;有了手机地图,游客自由行更容易了;有了微信、支付宝,游客付款更方便了;近些年内地多个方面迅猛的发展,内地游客对香港的神秘感与惊叹基本消失了。
香港在发展,内地也在发展。我的感觉是,整体上,内地与香港的距离正在逐步而快速地缩小。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hm2017 2024-6-2 11:22 赞同 +1
周秦汉唐666 2024-5-29 19:51 赞同 +1
大山深处人家 2024-5-28 12:37 赞同 +1
xiaomao029 2024-5-28 10:06 赞同 +1
asd0915163 2024-5-28 09:05 赞同 +1
奋斗青春 2024-5-27 23:09 赞同 +1
王晓红 2024-5-27 22:26 赞同 +1
杨土豆~ 2024-5-27 21:27 赞同 +1
终南远眺 2024-5-27 21:26 赞同 +1
土豆马铃薯 2024-5-27 21:21 赞同 +1
神禾原下 2024-5-27 20:28 赞同 +1
古月立青淳 2024-5-27 18:35 赞同 +1
三哥lqt 2024-5-27 18:12 赞同 +1
ruffian118 2024-5-27 17:42 赞同 +1
哗忆哆 2024-5-27 17:33 赞同 +1
如风513 2024-5-27 17:13 赞同 +1
何默默 2024-5-27 16:53 赞同 +1
李佳渲 2024-5-27 16:17 赞同 +1
山水长安 2024-5-27 15:56 赞同 +1
人潮里 2024-5-27 15:38 赞同 +1
人潮里我很好 2024-5-27 14:58 赞同 +1
阳光阳光 2024-5-27 14:33 赞同 +1

评论62

长安不长偏居中Lv.7 发表于 2024-5-27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一个小县城的房地产政策影响了全中国,这才是香港最牛批的!
希望阁下能展开讲一下。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7 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安无处不飞花Lv.8 发表于 2024-5-27 15: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新疆
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看了有收获。
如果有收获,那也是我的本意。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7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ob521Lv.7 发表于 2024-5-27 15: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内地慢慢发展起来了,HK 慢慢落寞了,,,原因就是。。。。
内地发展是靠HK起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7 1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山水长安Lv.6 发表于 2024-5-27 15: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西安公交车,目前呈萎缩
公交汽车乘坐的人少了,有时发车间隔的时间就会延长。这样,乘客与公交之间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7 16:22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hm2017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田于兰楼主Lv.10 发表于 2024-5-27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长安不长偏居中 发表于 2024-5-27 14:22
一个小县城的房地产政策影响了全中国,这才是香港最牛批的!

希望阁下能展开讲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田于兰楼主Lv.10 发表于 2024-5-27 16: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长安无处不飞花 发表于 2024-5-27 15:13
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看了有收获。

如果有收获,那也是我的本意。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田于兰楼主Lv.10 发表于 2024-5-27 16: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bob521 发表于 2024-5-27 15:52
内地慢慢发展起来了,HK 慢慢落寞了,,,原因就是。。。。

希望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谢谢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田于兰楼主Lv.10 发表于 2024-5-27 1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山水长安 发表于 2024-5-27 15:57
西安公交车,目前呈萎缩

公交汽车乘坐的人少了,有时发车间隔的时间就会延长。这样,乘客与公交之间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何默默Lv.5 发表于 2024-5-27 16: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bob521 发表于 2024-5-27 15:52
内地慢慢发展起来了,HK 慢慢落寞了,,,原因就是。。。。

内地发展是靠HK起来的
也不全对,HK 只是一个贸易转口港而已,内地发展是靠绝大多数勤劳人民换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28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哗忆哆Lv.8 发表于 2024-5-27 17: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浏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熱心市民張先生Lv.7 发表于 2024-5-27 17: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何默默 发表于 2024-5-27 16:55
内地发展是靠HK起来的

香港的繁荣其实是,之前内陆被限制的时代红利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岭下散人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安好好好Lv.3 发表于 2024-5-27 18: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作者是以游客的身份写的,所以最核心的东西没写,那就是心态:当年香港人高高在上,非常嫌弃大陆人在香港购物,称为“蝗 虫”,最著名的就是奶粉事件,后面就是占中及港 毒。 但是现在香港人蜂拥而至深圳购物吃饭,深圳山姆店超市,各大饭店到处都是港人。二十年时间这才是两岸沧海桑田最大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