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运崛起记:中国072工程 西飞运-20大型运输机系列 2025年九三阅兵中,3架运-20A、3架运-20B飞过天安门上空,其中运-20B是首次受阅。 运-20B在运-20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国产新型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昵称大酒桶,更加粗壮。涡扇-20推力更大更省油,运-20B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另外,供电、液压、防控系统等也进行了改进。运-20B增强了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远程战略投送能力更强。 2007年6月20日,大型运输机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 运-20以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的设计为基础,但是体积更大,运载能力更强,电子设备更先进,并融合了美国C-17的部分设计如超临界机翼、垂直尾翼等。 作为首先满足我军战略投送能力急需的装备,必须满足使用环境多样化、现役军用大型装备运输等基本要求。 因而,大型运输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全疆域作战,性能上满足不经任何改装直接上高原的要求。 大型运输机工程目标定位全面高于设计蓝本伊尔-76,着力改进机舱容高和容宽,提高载重,确保短跑道起降性能、飞行品质和人机工效等,雷达航电设备焕然一新。 设计之初,要求一人能飞、两人能战、三人多任务。 因而,在电传飞控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与创新势在必行。 与伊尔-76飞机的机翼不同,运-20采用了超临界机翼。 超临界机翼通过对翼型的特别设计,在高亚音速区域时,让机翼表面的气流速度放缓,推迟激波的产生或削弱激波,从而提升飞机的巡航速度,而且结构重量更轻。 机翼采用滑退式三开缝襟翼,高速飞行时收起以减少阻力,起飞、降落或低速飞行增升时滑退伸展并向下偏转,大幅增加机翼面积和弯度,翼面形成的三条缝隙将翼下的高压气流引向襟翼上部,通过增加机翼上部的气流速度减小压力并延缓上表面的气流分离,使升力系数大幅提高。 外置中央翼盒,机翼不挤占机内货舱的空间。 4台俄制D-30-KP2型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2.5吨,国产化型号为涡扇-18。 前起落架采用并列双轮设计,机身两侧各有3个双轮式主起落架,满足飞机在铺装条件不佳、地面较松软、跑道长度短的野战机场起降要求。 2012年12月,运-20开始地面滑行试验。 2013年1月26日,运-20在阎良机场首飞。 全程由一架歼-15伴飞并拍摄试飞情况。 2013年12月,第二架运-20原型机首飞。 2014年11月,运-20亮相珠海航展。 2015年,运-20试飞定型。 2016年6月15日,首批运-20交付。 2016年7月6日,国产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 运-20的服役,加速了中国空军向具备战略投送能力空军转变的步伐。 2022年7月31日,空军宣布,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投入练兵备战。 2020年11月21日,搭载4台国产最新型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的运-20B首飞。 据一些报道,涡扇-20型发动机最大推力16吨,与引进的俄罗斯D-30-KP2型发动机相比,推力提高28%,油耗降低15%,寿命延长30%。 运-20运输机全长47米,机高15米,翼展45米,机翼面积310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M数0.75,最大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3000米,满载航程4500千米,转场航程7800千米,设计最大载重66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