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茶话古城] 古代白鹿原狩猎史:西周至隋唐的盛大图景

2572 1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白鹿原,这片浐灞之滨的沃土,自西周起便成为中原王朝狩猎文化的重要舞台。从青铜礼器映照的庄重猎仪,到铁蹄踏霜的军事围猎,再到金戈玉帛交织的盛世欢猎,千年间的猎火与喧嚣,镌刻下王朝兴衰的印记。

西周时期,白鹿原的狩猎是维系礼制的重要仪式。每至金秋,渭水两岸的芦苇泛着金波,三百辆装饰着青铜兽首的猎车便会在晨曦中列阵。车軎上雕琢的鹿角纹样,在朝阳下折射出冷冽的光泽。司徒官身着玄色祭服,手持木铎高声号令,披戴兽皮的隶人即刻分散进入榛莽,木铎的清脆声响惊起成群雉鸡,掠过绣着日月星辰的旌旗。周成王立于高台之上,玄端礼服的衣袂随风飘动,手中玉柄铜戈镶嵌的绿松石熠熠生辉。当猎犬群扑倒一头青鹿时,乐师们立刻奏响《驺虞》乐章,十二只编钟的清越声响与猎手们的欢呼交织成曲。礼官则在竹简上工整记录 “秋獮获鹿七十一”,不远处的祭祀台上火光升腾,作为牺牲的猎物在柴薪上散发出袅袅青烟,整个猎场弥漫着庄严而肃穆的氛围,彰显着西周 “以猎明礼” 的政治智慧。
01.jpg

秦汉更迭,白鹿原的狩猎褪去礼仪外衣,化作锤炼军威的战场。汉武帝元狩三年的清晨,寒霜凝结在枯黄的茅草上,霍去病率领的羽林骑如黑云般席卷而来,马蹄踏碎霜花的声响震彻原野。玄甲骑士们连成一片流动的铁幕,腰间环首刀的铜鞘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放鹰!” 随着将军的号令,百余只海东青振翅冲天,利爪划破长空,朝着奔逃的兽群俯冲而去。猎手们手持复合弓,箭矢如雨般射出,追逐着惊慌逃窜的狼群。最惊心动魄的当属围猎野猪的场景:二十名骑士结成严密圆阵,长矛如林般刺向发狂的巨兽,鲜血溅在枯黄的草地上,染红了半片山坡。夕阳西下时,满载猎物的牛车排成长龙,虎皮、熊胆、鹿脯堆积如山,临时营帐中烤肉的香气与兵士们的豪饮声交织,尽显大汉王朝的铁血雄风。
步入隋唐盛世,白鹿原的狩猎成为帝国气象的鲜活注脚。贞观年间的猎场之上,五彩牙旗随风招展,李世民骑着 “特勒骠” 宝马,身披紫金锁子甲,身后跟随着突厥、吐蕃等部族的使者,彰显着天朝上国的威仪。猎场东侧,绣着 “秦王破阵乐” 纹样的舞姬在帐前翩跹起舞;西侧,左卫 “飞骑” 手持长戟驱赶兽群,右卫 “百骑” 则用紫檀弓发射鸣镝,清脆的箭声在原野回荡。皇子李治与突厥使者的赛马猎鹿堪称经典,两匹汗血马并驾齐驱,李治挽弓搭箭的瞬间,金冠上的珠缨随风飘动,箭矢精准命中鹿身,引得众人喝彩。日暮时分,猎获的珍禽异兽被送入御膳房,篝火晚会随即开启。胡姬的旋舞与琵琶声中,李世民举杯笑道:“今日猎获,足见天下太平矣!” 欢声笑语间,尽显盛唐的开放与繁荣。
从西周的礼仪狩猎到隋唐的军事与文化盛宴,白鹿原上的猎火燃烧了千年。那些青铜礼器的回响、铁蹄踏霜的轰鸣、金戈玉帛的光彩,最终都沉淀在史书的墨痕之中,成为中原王朝兴衰与荣光的生动见证。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因千年狩猎文化的滋养,更添厚重的历史底蕴。
01.jpg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人潮里我很好 4 分钟前 赞同 +1
小美满 17 分钟前 赞同 +1
亲爱的路人幸福 17 分钟前 赞同 +1
他山之石 21 分钟前 赞同 +1
星河夜 半小时前 赞同 +1
龙行达达 1 小时前 赞同 +1
jjh1977 2 小时前 赞同 +1
仙花 2 小时前 赞同 +1
爱西安爱骑行 3 小时前 赞同 +1
白鹿之乡 3 小时前 赞同 +1
江柳烟云 4 小时前 赞同 +1
终南远眺 4 小时前 赞同 +1
会飞的风筝 5 小时前 赞同 +1

评论1

solariz0026楼主Lv.8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狄寨原烽火台

狄寨原烽火台坐落于西安东郊狄寨原上,是关中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遗存,其考古研究为揭开秦汉至隋唐军事防御体系面纱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
2018 年至 2020 年,考古团队对该烽火台进行系统性发掘,揭示出清晰的建筑遗迹与丰富文化遗存。台体呈正方形夯土结构,底部边长约 12 米,现存高度 8.5 米,夯土层厚度均匀,每层 6-8 厘米,可见当时成熟的夯筑技术。台体东侧发现附属营房遗址,出土陶制生活用具、铁制工具及少量铜箭镞,印证了烽火台兼具预警与驻守功能。
考古还发现,烽火台历经多次修缮,底层属秦汉时期,中层有魏晋修补痕迹,顶层留存隋唐加固遗存,说明其在近千年间始终是关中东部重要军事节点。台体周边探查出的地下通道,推测为储存物资或士兵通行的隐秘设施,进一步体现古代军事建筑的实用性与防御性设计。
这些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关中东部烽火台建筑形制的研究空白,更对还原古代 “烽火传警” 制度运作模式、分析区域军事防御网络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中国古代边疆防御体系演变提供了鲜活案例。

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