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资讯] 未央 长安 高陵 周至 西安4区县国土空间规划公布

2255 1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继7月11日陕西省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雁塔区等10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后,近日,高陵区、长安区、未央区、周至县等4个区县陆续全文公布了各自面向2035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记者从各自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产业布局结构方向等4个方面,摘要梳理了4区县的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重心。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国土规划中,开发区并不独立编制国土规划,而由所在行政区统筹组织共同编制。所以,若无特别说明,文中所述均是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
  未央区

  布局有14条地铁
  战略定位及2035年发展目标:
  西安北部开放门户、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的产业高地、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传承示范区。
  到2035年,全面建设成为展现西安北部现代化风貌、引领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城区。成为带动西安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改革样板”“创新高地”“生态样板”。建成布局合理、高效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形成优美稳定的生态空间、美丽宜居的城镇空间、特色鲜明的文化空间、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规划显示,未央区行政区范围内,主要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乡村发展区、城镇发展区5种类型。其中,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控制区主要分布于渭河、灞河、浐河沿岸区域,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未央区西北角渭河南岸、福银高速以西区域。乡村发展区主要位于汉长安城遗址区。城镇发展区主要布局在未央区中心城区范围,作为“城六区”之一,未央区主要以城镇发展区为主。
  未来,未央区将打造“一心、一轴、三组团”城镇空间格局。“一心”是指行政中心为核心,“一轴”是指依托古都文化发展轴整合西安市北部空间发展,“三组团”是指六村堡街办组团、未央宫街办组团、汉城街办组团三个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
  在产业布局方面,未央区将形成“双核联动、板块协同、多点环带”的高质量产业空间。所谓“双核联动”,是围绕凤城八路、未央路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与服务功能,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建设创新载体培育大企业创新平台,联通金融渠道,形成“都市新中心”产业发展核心;结合高铁枢纽,打造集医疗服务、康养休闲、创新研发、医疗装备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中心”产业发展核心。“板块协同”,是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中心,打造“汉长安城遗址区板块协同核心”;以团结村片区为中心打造“团结村宜居中心板块协同核心”;以浐灞三角洲商务片区为中心打造“浐灞商务中心板块协同核心”。“多点环带”,则是要积极培育经开区草滩工业园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产学研转化等产业,未央自管区的都市养生、科创研发、商贸服务等产业塑造“环未央”区域特色产业带。
  此外,地处西安市主城区的未央区,行政区辖区内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据规划披露,除了已建成的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4号线等8条外,未来还规划有7号线、11号线、12号线、19号线、20号线、24号线。
  长安区
  21个镇街
  每个都有明确安排与定位
  战略定位及2035年发展目标:
  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秦创原南部科技创新示范带重要支点、山水文化魅力彰显的宜居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到2035年,基本建成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创新高地,西安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典范城市。以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创新高地为方向,逐步达成构建自然空间协同创新格局,形成产城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建成产学研教协同创新平台;以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典范城市为方向,逐步实现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城乡产业深度协同融合的发展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长安区辖区内有多个开发区,本次规划范围,是除了西咸新区之外的长安区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根据规划,长安区国土空间也主要划分为5种类型,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控制区主要布局在秦岭和浐河、滈河、大峪河、沣河、洨河及鲸鱼沟水库等沿岸区域,农田保护区主要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中部,乡村发展区则主要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台塬区和林地分布较为广泛的边坡地带。城镇发展区主要布局在长安区中心城区和引镇、黄良、滦镇等重点街道。
  根据规划,长安区将打造“一中心、三轴线、四组团、多节点”城镇发展格局。
  “一中心”,是长安区中心城区,具体包括韦曲街道、郭杜街道、大兆街道、兴隆街道、细柳街道、五星街道、东大街道、灵沼街道。
  “三轴线”是指终南大道发展轴、西沣路发展轴、雁引路发展轴。
  “四组团”分别是:丝路科学城-高新板块、草堂生态科技组团-东大板块、常宁文教功能组团、国家航天产业组团。
  “多节点”,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引镇街道是重点镇,一般镇,包括滦镇街道、太乙宫街道、子午街道、杜曲街道、黄良街道、王曲街道、鸣犊街道、王莽街道、五台街道、杨庄街道、砲里街道、魏寨街道。
  很明显,除了西咸新区管辖的马王街道、斗门街道、王寺街道、高桥街道之外,长安区行政区内其余镇街每一个都有明确的安排与定位。
  根据规划,以居住生活和综合服务为主的功能组团主要分布于中部常宁片区,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功能组团主要分布于高新片区西沣路沿线和航天基地包茂高速以东区域,将形成“两带、八片区、多节点”的产业布局结构。“两带”是指科创产业带、休闲产业带。“八片区”中,包括了高新科技制造片区、高新智能研发区、高新技术与产学研转化片区、电子信息与科技研发片区、国家航天器动力研发制造片区、航天核心装备制造产业片区、引镇工业片区共7个产业片区,再加上一个1个文旅片区,即杜陵文旅产业片区。“多节点”具体是子午文旅融合城镇、五台生态旅游城镇、太乙宫休闲康养城镇、引镇工贸物流城镇。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规划中只强调“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主导、地面公共交通为辅、其他共享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但没有具体举例说明。
  高陵区
  共规划布局4条地铁
  战略定位及2035年发展目标:
  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渭北先进制造业走廊核心区。
  到2035年,实现人口和产业有序分布,经济实力、城镇功能大幅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基本完成;全面建成现代化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西安“北跨”发展的未来之城。
  根据规划,将全区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农田保护区主要位于泾惠渠水网覆盖的农田集中区范围内,生态保护区主要位于泾河和渭河流经区域,生态控制区主要位于泾河和渭河河槽范围与两岸河堤坡脚外保护范围内,城镇发展区主要分布在京昆高速以西、西安外环高速以南,西至高陵区行政边界。乡村发展区主要位于高陵区北部及东部。
  高陵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2663.66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4.43%,将构建“一主、两副、三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一主”是指渭河北岸以泾渭新城和老城区为基础的连片城镇建设区,包括先进制造区和宜居生活区;以生态文化发展轴为带动,由产城融合驱动轴串联,构建主要的综合城镇建设区。“两副”,是指泾渭三角洲片区和渭河南岸耿镇片区。“三组团”分别为高铁新城组团、张卜产业组团、通远创想小镇组团。
  在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围绕西安市在高陵统筹布局的3个产业片区发力——保障渭北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片区、高陵现代物流2个高端制造类产业片区的工业用地规模,促进国际陆港产学研孵化片区1个价值创新类产业片区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效率。此外,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平台基础,重点发展检验检测、生产性研发,配置研发、服务、孵化空间,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研发生产一体化发展,推动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简而言之,高陵将在西部布局传统产业,北部布局新兴产业。此外,为了加速融入主城区,加强渭北工业走廊横向交通联系,高陵将“集齐”铁路、高速路、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三铁、四高、七快、四轨”高效连接。规划中还明确提到,将借助西延高铁高陵站引导城市向东、向北发展。通过地铁10号线及支线、7号线、17号线及支线、21号线,引导城市空间总体均衡、局部重点发展。
  周至县
  交通之于未来至关重要
  战略定位及2035年发展目标:
  西安都市圈节点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现代都市农业样板区。
  到203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高效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秦岭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业空间特色高效、乡村和美,生态空间绿水青山、安全稳固,城镇空间魅力和谐、宜居宜业,文化空间特色凸显、璀璨炫美,基础设施安全顺畅、智慧共享,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周至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资源和要素保障。
  根据规划,周至将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园区聚集,强化县域交通网络构建,形成“两核、三轴、多点”城镇发展空间格局。“两核”,就是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主中心和以高新集贤园为核心的城镇发展副中心。“三轴”是指以关中环线(S107省道)、G310国道、G108国道(西法城际铁路、鄠周眉高速)为重点的城镇发展轴。“多点”,则是指以重点镇为核心的城镇发展节点。
  很明显,交通之于周至的未来至关重要,尤其是西法城际铁路以及在建的周至第一条高速公路鄠周眉高速,都已成为支撑起周至城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产业布局来看,周至将以集贤智能制造组团、哑柏农业科技组团、楼观新区、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等新型产业板块为引领,形成大西安高端产业外溢承载区,并结合县域南部山区城镇产业转型,带动全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秦巴山脉高质量产业发展示范区,整体形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君 杨鹏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西安文丰 1 小时前 赞同 +1
binary0001 1 小时前 赞同 +1
阳光阳光 1 小时前 赞同 +1
夜色巴黎 2 小时前 赞同 +1
chilukang 2 小时前 赞同 +1
远方YZ 2 小时前 赞同 +1

评论1

Godlike321Lv.8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把周至就别单列出来了,完全就是有钱人家的穷亲戚即视感,可怜还看不到希望。地铁规划又是咸阳又是渭南,西南方向鄠邑起码还有规划。地铁就不指望了起码普铁适时考虑布局下渭河南岸!铁路南环线环岛最后又环到兴平了。所以也别苛责周至不努力了,动不动就是选布局个啥都是没必要,就这还想让他咋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