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立足“培育乡土文化人才、赋能基层美育启蒙”目标,积极响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号召,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莉的带领下,由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雒建慧、组织员杨钰婧、团总支书记李静及师生联合党支部学生党员、团员组成“小手传大艺”的志愿服务队,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成功开展了主题为“大手拉小手 美育传非遗”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儿童美育启蒙,邀请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姜西润、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人才发展部副部长柴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秦腔表演艺术家尉霞莅临指导,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盛宴。 活动伊始,由双方代表共同参与的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大会召开,师生共同探讨非遗文化传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大会合影 在精彩纷呈的非遗体验课堂中,志愿者们化身“小老师”,带领孩子们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梨园拾粹,粉墨春秋。尉霞教授将戏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特点娓娓道来,穿插其中的趣味问答环节,秦腔、京剧、豫剧等不同唱腔曲目的聆听,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认识了不同角色的造型与戏曲身段动作,传统戏曲的种子悄然播撒。紧接着,志愿者们借助生动的卡通图片和舞台装扮,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戏曲印象,沉浸在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中。
秦腔表演艺术家尉霞讲授现场
戏曲舞台装扮现场 古韵留痕,砖瓦传拓。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屋顶小精灵”的故事,让他们了解瓦当的用途。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于古朴的瓦当模型之上,用拓包蘸取颜料轻轻拍打。当古朴的瓦当纹样在宣纸上渐渐显现,孩子们睁大了眼睛,脸上的充满惊讶与喜悦。
志愿者协助孩子们拓印
瓦当拓印作品展示 布里生花,染缬人间。志愿者为孩子们演示扎染技法,通过折布、捆扎、染色等步骤,将纯白手帕变成艺术品。随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用橡皮筋在白色棉布上扎出各种形状,再将其浸入染料中。解开橡皮筋的瞬间,独一无二的花纹跃然布上,一方方充满童趣的扎染小手帕在孩子们手中诞生,现场赞叹声不绝于耳。
志愿者扎染教学
扎染作品展示 衣袂翩跹,汉韵华裳。志愿者为孩子们展示汉服及结构图解,讲解“上衣下裳”“系带交领”等知识,并借助木人模型演示穿着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汉服与身体的对应关系。随后,小朋友们动手为木人穿戴汉服,DIY自己的汉服木偶。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汉服木偶,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汉服装扮现场
汉服作品展示 本次活动是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志愿者们不仅将非遗知识带进课堂,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提升了社会责任感。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趣味盎然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动手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与审美教育的嫩芽在心中萌发。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