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西安市民办初中摇号引发广泛关注,据网上流传2025年数据显示,部分传统“热门”学校中签率显著上升,而一些学校则因报名人数激增竞争加剧。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政策调控与教育资源优化的推动,也折射出家长择校观念的深刻转变。相关领域专家表示,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到,西安小升初从过去盲目追逐“名校”到现今注重“适配”的理性回归,家长们在择校方面关注的点越来越全面。 中签率“冰火两重天”,有学校九成学生陪跑,有学校100%摇中 碑林区的民办初中只有西安翱翔中学、西安辅轮中学两所,作为民办初中的“领头羊”,这两所学校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近几年,这两所学校的招生计划基本持稳定状态,但中签率一直在20%-30%之间徘徊,但这一情况在今年发生变化。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西安翱翔中学计划通过摇号录取686人,报名人数为1481,摇号中签率46.32%;西安辅轮中学录取计划为1000,报名人数2198,摇号中签率为45.5%,两所学校的摇号中签率均上浮17至20个百分点。
雁塔区的民办初中数量居各区之首,各学校近几年的摇号中签率呈“冷热不均”之势。其中,西安太白学校摇号中签率从前年、大前年的100%到去年的59.41%,今年热度略有回落,但依旧需要摇号,中签率约为84.5%,是雁塔区今年摇号中签率最高的民办初中。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西安藤信学校,在连续三年报不满的情况下,西安藤信学校今年报名人数突增,摇号中签率降至61.73%。作为一所拥有高关注度的学校,西安崇是中学的摇号中签率则略有上涨,从去年的36.94%涨到今年的45.6%,基本上与2022年的数据持平。西安高新唐南中学同样从去年的36.93%涨至今年的61.07%,上涨了大约24个百分点。西安雁南中学的摇号中签率近几年持续降低,从2022年的77.04%连年逐渐降低至今年的30.36%,该校近几年的录取计划、报名人数均呈连年降低的趋势,家长在查阅数据时,还应从缩减幅度、录取计划、报名人数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灞桥区内,今年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1200人招生总计划不变的情况下,摇号计划较24年增加97人,报名人数有所减少,摇号录取率随之从24.81%上升至33.2%。 而在未央区,西安凤凰城初级中学和西安锦园中学却呈现出两种不同态势,25年西安凤凰城初级中学招生总计划600人不变,摇号计划减少,摇号中签率上升至34.04%(24年为25.9%)。西安锦园中学摇号中签率则出现暴跌,在总计划300人不变的情况下,摇号计划从24年41人减少至15人,虽然今年报名人数较24年有所减少,但摇号中签率仅有10.42%,竞争加剧,几乎九成学生陪跑。 高新区整体变化较小,其中西安博迪学校25年摇号录取率与24年相同,依旧维持100%,西安高新东区初级中学由于报名人数增加,录取率有所下降,从59.8%跌至51.66%。 航天基地今年变化显著,西安航天菁英学校在总计划数900人不变的情况下,摇号计划上升,加之报名人数下降,摇号录取率激增,由去年的56.94%上升至75%。 在长安区的三所学校中,西安湖滨中学(铁一湖滨)与西安万科城初级中学摇号录取率均有所上升,分别为45.96%和46.41%,西安湖滨中学(铁一湖滨)变化最大,上升14.22个百分点。西安西京初级中学摇号计划增加,但受报名人数增加影响,摇号录取率有所下降,从24年44.67%变至42.13%。 三大动因重塑择校格局,民办学校发展需守正创新 “西安市幼升小、小升初摇号持续引发关注,民办学校中部分入学中签率上升,一些则遇冷,这一看似简单的数字波动,实则是教育生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与家长观念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商报首席教育评论员,知名教育专家刘鹏告诉记者。 首先经济理性影响选择走向。民办学校学费及各类衍生开支,对家庭构成长期经济压力;而公办学校免学费、少杂费的优势,在当下更显实在。许多家庭从实际出发,将目光投向公办教育,直接带来民办学校报名热度的变化,推动部分学校中签率上升。 其次政策杠杆规范升学秩序。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公民同招、网上报名等政策,构建起公平有序的入学环境。家长担心民办摇号失利后面临调剂,“求稳”心态让“家门口的公办校”成为优先选项,既减少了跨区域择校的盲目性,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 最后公办教育提质筑牢根基。近年来,西安大力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通过集团化办学、师资轮岗、课程创新等举措,让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至更多社区。当身边的公办学校在教学质量、特色课程上稳步提升,家长自然不必舍近求远,民办学校的吸引力随之调整。 民办学校发展需守正创新。刘鹏提醒,若办学理念停留在“唯分数论”,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若育人模式依赖“尖子生”效应,缺乏系统的特色课程体系,难免会降低家长认可度。唯有回归育人本质,在个性化教育、特色化发展上深耕,才能赢得持续信任。 专家支招:不必盲从“名校”标签,择校关键在于“适配” 在孩子择校方面,对广大家长而言,刘鹏建议最关键在于“适配”。教育不是一场同质化竞争,不必盲从“名校”标签。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适合科创氛围浓厚的校园;有的孩子在艺术表达上颇具天赋,需要多元发展的平台。成绩是成长的体现之一,但更应看重学校是否关注心理健康,能否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抗挫力与合作意识。让孩子在包容中建立自信,在引导中学会担当,远比单一的分数排名更有价值。 同时,家长需主动了解政策细节,深入考察学校的办学理念、课后服务、家校沟通机制等,结合家庭实际与孩子特质理性规划。公办学校的均衡发展与民办学校的特色补充,共同构成了多元教育生态。唯有坚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信念,才能让每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从容前行。 家长在择校时,应跳出“名校情结”,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做出理性选择。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 西安小升初摇号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生态的优化和家长观念的转变。入学摇号的冷热转变,映照出教育向均衡、向本真的回归。无论公办还是民办,能培育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才是教育最深厚的底色。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芷瑶 张競之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