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都市资讯] 鄠邑区五竹街道显落村幼儿园预防冬季传染病主题教育暨知识宣传活动

6664 1
发表于 2023-12-13 15: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主题教育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冬季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增强全体幼儿预防传染病意识,2023年12月13日上午,显落村幼儿园开展了“防疾病·保健康·促成长”——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主题教育活动。
      各班老师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就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等方面对幼儿作了详细的讲解。



20231213141947front1_0_628987_Fiez7F3U3Xwz4zEcc19tSgDGn8Ch.jpg
      二、知识宣传
      01流行性感冒
      1.疾病科普: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更是流感高发人群和高危人群。
      4.症状: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
20231213142841front1_0_628987_FoFHi-D1tEaM23i8rjp2R-ojcEak.jpg
      02支原体肺炎
      1.疾病科普: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
      2.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部分患者也可接触感染。
      3.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尤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
      4.症状: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
20231213143348front1_0_628987_FvJx73oPG0Exrl7YbrJtHlpKeE7A.jpg
      03水痘
      1.疾病科普: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4.症状:水痘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疼、身体不舒服、食欲不振等早期症状;数小时或一天后,皮肤分批出现丘疹和疱疹;出疹24小时后,患者脸上、背上、腹部、四肢等各个地方均会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5.预防建议: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20231213143624front1_0_628987_FlrSDXlaccWnqXodcn9dOTcUo04q.jpg
      04手足口病
      1.疾病科普: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3.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4.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20231213144105front1_0_628987_Fk9cvuPGkxGse27u6vHhmWmh9Xl2.jpg
20231213144335front1_0_628987_FuEF-MsNDaJPqJdToAdEIDBUPOUd.jpg
      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1.疾病科普: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肺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如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
      3.易感人群:主要引起6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较大儿童和成人的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4.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
20231213144436front1_0_628987_FpSpvvguOYLxzxDusO3Er54-_fyB.jpg
      06流行性脑膜炎
      1.疾病科普: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空气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传染具有重要意义。
      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两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4.症状: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5.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临床表现后,即去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我国目前有多种疫苗可以预防,分别针对A群、C群、B群、W135群,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效果良好,可以去当地各级接种单位及时接种。
20231213144718front1_0_628987_Flyk0XXMDoCmKSgomihiE7zRSpWc.jpg
20231213144932front1_0_628987_FkO0h6KdH0y3-U_lVCxYBotIHCDp.jpg
      三、应对措施
      01学校及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1.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居家休息,避免在传染期内或排除传染病前在岗或就学。
      2.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对因病缺勤的幼儿了解缺勤原因、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若诊断为传染病,应在确定无传染性后复课,及时登记上报晨午检记录表。
      3.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校医或保健老师在汇总全校结果后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核实,疑似传染病时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辖区疾控中心。
      4.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
      5.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等卫生用品。
      6.加强疾病防治教育,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同时引导幼儿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对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持续进行症状监测、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
      02幼儿应对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品后及时洗手等。
      2.出现身体不适时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避免带病活动。
      3.增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4.外出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03家长应对措施
      1.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避免带病入园。
      2.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0231213145154front1_0_628987_FiB9vQ3r3uPXAQXGs1gEbXwHHtH6.gif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大耳将军 2023-12-14 05:24 赞同 +1
xlcyey 2023-12-13 15:16 赞同 +1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