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小公园从中山纪念亭辐射出去的五条老街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些老街两旁的建筑和商铺保留了传统的潮汕建筑风格和商业特色,展现了汕头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五条老街上,你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潮汕建筑,例如“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传统建筑格局。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此外,这些老街上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商业文化和习俗。可看到许多传统的商铺和手工艺品店,例如银器店、钟表店、药材店等。这些商铺和手工艺品店不仅展示了潮汕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也反映了汕头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小公园的街区里,还可看到一些历史人物的雕像和纪念碑,如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和纪念碑。这些雕像和纪念碑不仅记录了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也展现了汕头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之,汕头小公园的五条老街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了解汕头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好地方。 汕头小公园中山亭赤柱青瓦、飞檐翘角、垂脊高高扬起,气势恢宏。其建设过程是一个充满历史和人文色彩的故事。关于中山纪念亭有一段传说,据说30年代汕头新型新型大百货公司南生公司抢先登陆汕头。然后又来了另一个老板,想在对门开一家大型百货公司,这等于唱对台戏抢他生意,所以男生公司的老板有先见之明,预先把中央的空地买下来,然后在上面建设了一个亭子,另一家就没法建了。
最初,中山亭是在1934年建设的,但后来在1969年破四旧被拆毁。到了1997年,小公园亭得以在原址上首次重建。然而,为恢复亭子当年的风采,2016年10月,有关部门再次启动了小公园中山纪念亭的重建工作。这次的重建项目是由专门从事古建筑木结构传承的汕头市大宇木业有限公司捐建的。 在重建过程中,掌门人黄茂雄遇到了许多困难。他只有一张1940年拍摄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的老照片和一份1934年原始建设图纸作为参考资料,但图纸上的数据早已模糊不清。然而,黄茂雄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第一代小公园亭更接近北派风格,非常接近梁思成设计的亭台。 在历经两个半月之后,随着“中山纪念亭”和“天下为公”两块牌匾的安装完成,小公园亭复建工程宣告正式完工。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得以完美再现,成为了小公园片区的中心地标。
资料: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中心位置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交汇处,以“中山纪念亭”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一道道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形成城市街区。范围西至西堤路、北至西港高架路—中山西路、东至福平路—张园内街—外马路—南海路、南至南海横路—外马路—商平路—至平路—海墘内街—棉安街—镇邦路,总面积72.43万平方米,较好地保留了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街区原貌,见证和承载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成为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结构分为一轴、两核、三区。一轴即潮人精神家园轴,是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核心、以安平路为轴线,通过标志性建筑的改造、公共空间的塑造、交通的梳理、文化的凸显等手法打造。两核包括百载商埠文化核心,以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大楼等形成;骑楼风情文化核心则是展示传统骑楼建筑的文化核心。三区包括小公园片区、安平西片区和现代居住片区。1860年汕头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是近代开埠的34个城市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较为完好的开埠区和中国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也承载着不少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记忆,是“潮人精神文化家园”。 2021年7月12日,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小公园开埠区西堤街区2处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