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记 上海里弄的海鲜面怎么样【严建设】 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晴转阴
今日无甚事。早起照例送外孙去托儿所。下午去同到云岭西路上体能课,如此而已。我闲坐拐角与美女老师大聊摄影。其肤白貌美,芳名好像叫做辛月,手里也拿了台富士微单。
因女儿已给买好明早西去高铁车票,约好今日共进午餐,提议去法华镇路尝尝海鲜面,有面有粉自己遴选。我当然要吃粉。当即驱车前往,到得时路边没车位了,就近找了家小区停进去。20元/小时。也许是把门保安的外快。我觉得太贵,但没办法。西安赛格商场6块钱的停车费遭网友们纷纷吐槽。立即致歉整改,降价至2元。
在那家宁波海鲜面店,我仨分别点的是梭子蟹粉、蛏子虾干粉、黄鱼面。我另要了桂花酒酿。我的那碗里面有土豆丝、雪里蕻、肉丝、鸡蛋丝和一只梭子蟹。味道不错,蟹挺新鲜的。基本上光盘。老板娘女儿衣着时尚性感,很热情。因时间紧张,未及沟通。
海鲜面难得吃到一次,西安市面上见不到,热门的是油泼辣子比昂比昂面。可能是10年前我在杭州吃过一次海鲜面。那一次是我和老妻内姊内弟一行4人,驱车4千华里之遥,跑了趟浙江丽水,途经杭州,凑巧看到一个海鲜面店,吃了后感觉还是不错的,相对而言物美价廉,但是品相好像一般般,颜色差点,就像今天吃到的也一样。我们三个人也花了147元左右,人均50块吧。
当然在70年代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海鲜几乎是吃不到的。北方人习惯成自然,不吃就不吃吧。支援大西北的南方人很无奈,没啥杀馋的,偶尔在单位打到菜里吃到一点虾皮就雀跃欢呼。一般到过年时候也能吃到一点,餐桌上捉襟见肘颇显寒酸。海鲜也就是老四样。红烧带鱼,虾皮烧冬瓜,凉拌海带粉丝,凉拌石花菜。除此之外,一般普通老百姓基本上就吃不到啥了。后来渐渐有了马面鱼,其他的海鲜一律看不到。但是当年大家非常满意。
带鱼当年0.45元/斤,春节发放鱼票,每人半斤。其余肉票、鸡蛋票自不必说。虾皮和海带是敞开供应的。当年虾皮0.46元/斤、海带0.14元/斤。年夜饭的餐桌上带鱼根本不够吃。实际上50年前过冬的蔬菜都是凭购货簿排大队买的白菜萝卜,冻坏的不舍得扔也得吃。有胡萝卜菠菜蒜苗算是稀罕东西。再就是自己腌的雪里蕻。当年蒜苗炒胡萝卜片是吃米饭的绝配、芹菜炒豆腐干是下酒的绝配。
当年每逢过年,大院内的睦邻总来家找母亲请教红烧带鱼的方法。说来说去不大耐烦听,一把扯了母亲去其家亲自下厨。手把手教。记得有次邻居对红烧带鱼搁白糖搁醋非常惊讶。说他家都是搁酱油大料茴香生姜葱红烧的。
当年炭市街有海鲜蛤蜊。南方人叫做毛海(蛤)。先用猪鬃刷子刷去泥沙清洗后滴几滴菜油催吐泥沙,开水烫烫就能生吃,非常鲜美。蘸汁简单,红醋、白糖、姜末。物美价廉,炭市街泥乎乎堆在地下卖。0.09元/斤。当年冬天商店里出售防冻的蛤蜊油。我们叫做海蚌油。吃过的蛤蜊壳一度还能卖钱,回收价0.01元/斤。1966年大年下,西安炭市街从东北进货了一批大马哈鱼,又肥又大,烧鱼不用油煎出锅就油汪汪肥的很。
1982年春节,我在岳母家过年,与内姊在厨房做饭。烧过一次青海湟鱼,印象中烂糟糟的不大新鲜。1982年过年,年夜饭是岳母用圆珠笔写出的单子,我和内姊做的。妻子带孩子。年前为女儿的独生子女证跑了一天。要求有单位介绍信、户口卡。当年号召计划生育。那些年,街头还曾有白大褂摆桌子带仪器帮人测血型的。后来销声匿迹不见了。据说测血型测出子女非丈夫亲生,拆散过一些本来相安无事的和睦家庭。因此被紧急叫停。
回岳母家与内姊在狭窄的小厨房打理一点菜品准备请客。岳父系山东人,好客。当年內姐会用里脊肉沾鸡蛋酱和馍花炸猪排,会洗面筋,都是我从未见过的。令我大开眼界。当年炭市街出售冰冻小青海湟鱼,0.26元/斤,不大新鲜,解冻下油锅就不成样子。 记得1982年过年曾写几首小令《新春即事》: 年三十,计划过初一。岳母吩咐编菜谱,电视节目猜新谜。欢愉度除夕。 年夜饭,红炉沸海味。猪排能胜面筋否?青海湟鱼煎如泥。要备初五吃。 除夕夜,两门皆团聚。子时才揽娇儿卧,窗外爆竹骤然起,睡梦惊严檄。 年初一,浅睡赖酒力。家境小康客居暖,飞雪犹闻蟋蟀啼。收入录音机。
那一年伙食与过去相比渐渐好了点,央视宣传计划生育,除夕谜语的谜底就是计划生育好5个字。 梭子蟹是宁波舟山地区非常有名的海鲜产品,可提供丰富的蟹肉和蟹黄。将梭子蟹清洗干净,直接下锅煮熟不用拆出蟹肉和蟹黄,加入面条中增加口感和味道。蛏子是一种很鲜美的贝类海鲜,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将蛏子清洗干净,煮熟后拆出蛏子肉,可以加入面条中增加口感和味道。虾干是一种非常营养的海鲜干品,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将虾干磨成粉末,可以加入面条中增加口感和味道。
贰粉之壹·宁波海鲜米粉坐落在法华镇路,小小的门店融入在石灰色的背景里,不易察觉,但你可以凭借中午时分座无虚席的场面捕捉到它。 店主应阿姨来自宁波,5、6年前在杭州开过店。不久前,其女儿来上海工作,应阿姨就决定把店开到上海来。平时女儿不上班的话就会来店里帮忙,应阿姨负责掌勺,女儿负责招呼顾客,还有两位帮厨帮忙,小店每天中午的生意忙都忙不过来。当然,这源于应阿姨做的粉实在是妙。 小店干净敞亮,有两人桌、4人桌,也有面向法华镇路敞开的吧台,日常用餐或朋友小聚都适合。店名“贰粉之壹”意味着你可以在店里选两种粉:汤粉或炒粉,两种做法各有特色。
点一份阿姨推荐的黄鱼烤虾花蛤汤粉。一大碗粉上桌,实打实被里面的食材震惊到了:一整条新鲜黄鱼、好几只色香味俱全的烤虾、大颗大颗的花蛤肉,配上鸡蛋丝、雪菜、肉丝、土豆丝、菜叶碎,……数不过来的食材各自为这碗粉增光添彩。 吃粉前先尝一口汤,汤底基本决定了一碗粉的美味程度。粉汤呈现出黄色,比较浓稠,一口下嘴,仿佛囊括了整个大海的鲜味。烤虾烤出的香味让这碗粉汤回味悠长,鲜味一直从舌尖蔓延到胃里。这碗粉汤大都直接喝到见碗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