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荣耀西安网官微 于 2023-7-13 10:26 编辑
回老家和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卷一个月薪3000,但在体制内的工作,还是继续拿着月薪上万或者奔着月薪上万的目标,拼搏在人口达1300万的超大城市?
这个争论是无数漂在西安的年轻人需要面对的,而压力来自家庭内,也来自社会。
当然,诸如此类的争论在前置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皆为“伪命题”,毕竟体制内“月薪3000”早已在大众语境中成为了一个代指,就如同前些年体制内工作被称为“铁饭碗”一样。
使用体制内“月薪3000”之类的代指,更多是以此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我们也清楚体制内薪资水平在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差距。
那么,西安体制内外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
近日,随着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的数据,我们也能对此进行分析并获得不少信息。
当然,平均数据提供的更多是参考价值,我们更要理性看待私营和非私营,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工资差距。
XI' AN 体制内外 年平均工资相差高达五万
了解这份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构成数据的相关定义。
非私营单位在官方统计口径中,具体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
私营单位在官方统计口径中,具体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落到统计范围上,则泛指民企。
至于非私营股份、私营股份的区别,是以实控人是私还是非私去进行划分的。
工资总额则力求全面,在税前工资的标准上,包括个税、公积金、社保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货币形式,实物形式也包括在内。
简单了解之后,我们进入正题。
西安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2年西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7932元,与2021年的111078元相比,增加了6854元,同比名义增长6.2%。
2022年西安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3095元,与2021年的60865元相比,增加了2230元,同比名义增长3.7%。
通过计算,西安体制内外年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达到54837元,民企的年平均工资几乎只达到国企、事业单位等非私营单位一半的水平。
这一数据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差距都较为明显。
陕西省层面:2022年,陕西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8843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4557元,两者相差为43180元。
全国层面:202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5237元,两者相差为48792元。
而当我们拉出近五年来的数据横向对比时,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局
五年时间,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从37181元拉大到54837元,且基本保持近半的差距。
这也难怪,体制内对当下西安年轻人的吸引力正高速升温。
而根据西安统计局数据显示,非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长量这五年来都大于私营单位。其中,2018年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83821元,与2017年的75262元相比,增加了8559元,同比名义增长高达11.4%。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其实比2017年还回落0.5个百分点。而2017年西安非私营单位同比名义增长11.7%。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局
由于数据的缺失,我们并没有掌握到2018之前的西安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数据。
不过,从上述表格我们依然能看出非私营单位直到2020年名义增长才下降到10%以下。而私营单位的名义增长显然不如前者。
XI'AN 从行业工资看西安产业发展
当然,抛却量级去谈论平均是不合理的。
根据西安市市场监督局《西安市2022年度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市(含西咸新区)累计在册市场主体2896858户,同比增长7.68%;累计在册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837779户,同比增长7.61%,占在册各类市场主体97.96%。
如今蓬勃发展的民企占据了西安绝大部分市场主体,而工作在其中的就业人员尤为庞大。这其中,从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到真月薪3000的普通就业人员,如此平均下来,数据自然高不到哪去。
当然数据其实也能更精确一些,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平均工资相关数据中,就规上企业的就业人员有进行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等类别的区分。
不过在现有数据中,西安也就行业进行了区分。
2022年西安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3228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8129元),采矿业(165481元),金融业(160605元),卫生和社会工作(128327元)。
可以看出,西安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有着极具城市特色的分布形势,如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排名前列,也是西安千亿产业链中的一员。采矿业排名第三估计是陕西主要能源国企的总部均在西安的因素。
同时,教育行业以(126872元)的微弱劣势排在第六位,这足以说明考教编的热度并不低于考公。
近期江苏盐城家长为中考成绩742分的孩子选择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证实了在编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2022年西安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4784元),采矿业(9231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4828元),制造业(73193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1545元)。
私营单位方面,排名大致类同,令人欣慰的是制造业年平均工资排到第四,不断提高的薪资水平证实了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
说完排名较高的行业,我们也观察到西安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分别为:住宿和餐饮业(49126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2728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7712元)。
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业(39213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1140元),住宿和餐饮业(45415元)。
XI'AN 争相卷进体制内的年轻人
内卷的尽头,是卷进体制内。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具体到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增速,可能与西安平均水平和增速差别较大,这需要从行业、地区、单位类型、岗位以及单位经营状况和个人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理性看待。
但近年来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环境下行带来的影响使得年轻人进入体制内,求稳定成了第一要素。
以往,IT行业还是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各行各业转码农”的风潮带来了如今行业年平均工资均位列第一的成绩。
只是互联网大厂、科技公司不时传来的裁员潮、降薪潮,让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这些糅合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使得每个人的就业选择也在发生变化。
《新民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代年轻人对于“考公考编”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过去部分年轻人提到公务员,认为其“一眼看到头”,“缺乏发展前景”。但是这种看法正在被取代,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被父母和家人“逼迫”去考,而是主动选择了这条路径。
体制内,重新成为年轻人的第一选择。
例如,最热门也是公开程度最高的公务员报考。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陕西省考共计招录6360人,截至报名结束时,全省报名人数超过23.5万人,平均竞争比达37:1。
其中,竞争最激烈岗位为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综合管理一职,报名人数超过岗位录用计划500倍。
而我们统计了近五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岗位工作地点在西安的招录人数,以及报考情况。
数据来源:综合网络信息
可以看到,每年的国考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一点不为过,特别是2023国考,虽然招录人数相较往年增多了不少,但报考人数同样也成倍增长。基本上是百人竞争一岗的激烈程度。
但这依然没能挡住无数年轻人加入浩荡考公大军,他们卯足劲想要卷进体制内。
B站上考公视频层出不穷,小红书上和考公有关的经验笔记下,点赞过万评论过千,“上岸”成了锦鲤求愿似得留言。
但有时候竞争并不是有决心就行,专业、年龄、毕业院校等等前置条件让更多人成为了“陪考”。
此前,西安市公布的2023年陕西省考录用的694名公务员名单中,排名前十的毕业院校,除开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两所211高校,其余基本上都是陕西本地的普通院校。而西北政法大学直接有63人被录取,毫无意外的排在了首位,是第二名西北大学录取人数的近一倍。
当然,所需岗位的要求中文科大于理工科,但从另一方面观察,其实理工科在当下社会中的就业面更高于文科。
这也意味着考公考编成为了文科生必卷的选项。
IXIAN.CN
而当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时的那个争论,毕业后去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其实都是在卷,能不能卷赢别人,考验的还得是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