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季度经济形势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甚至全年经济走势都有重大影响。2023年“新春第一会”,陕西便全面动员部署“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以下简称“三个年”)活动,为找准今年陕西经济的发力目标和方向,精准施策,同时释放出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强烈信号。
由于历史客观原因形成的结果,陕西有三个方面的短板不容忽视,一是高质量项目支撑还不够有力,二是营商环境还不够优,三是干部作风能力还不够过硬。抓经济工作就要抓住主要矛盾,针对这三个短板弱项,陕西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按下“快进键”,把高质量项目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作为陕西今年补
齐短板的关键之举。
强化政策服务保障体系
按下“快进键”后,还要跑出加速度。像陕西这样同时具有科技优势、能源优势、文化优势的省份在全国并不多见,解决上述陕西短板弱项最好的“捷径”就是创新驱动。作为陕西创新驱动平台的秦创原是激活陕西创新格局的重要枢纽,它的科技创新成效要拿落地的高质量项目来检验,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过硬的干部作风能力来保障。
今年以来,陕西加快了西部云谷秦创原生态科创岛、秦创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等在建项目的进度,支持省内各类创新企业积极承接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用高质量项目加速全域协同创新格局的构建,在全新起点上牵引该省创新能级不断跃升。
抓住项目投资就抓住了地方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高质量项目推进方面,陕西今年安排重点项目4400余个,目标确立为一季度开工率达到50%、上半年达到80%、三季度达到100%,要求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应开尽开,要把大抓项目、大抓投资的势头扬起来。
借鉴去年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经验,陕西继续强化政策服务保障,争取能源、交通、水利、农业、信息、新基建、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在注重“长个子”的同时,抓好“体形”的塑造。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项目建设,成在服务。西安市副市长吕来升日前表示,西安各级部门将高质量做好谋划筹备、推进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实施服务管理等方面工作。
4月中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西安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鄠邑区联东U谷(沣京)科技智造谷项目一期A区看到,虽然该项目交地不足3个月,但多栋在建的楼房已颇具规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真正做到了拿地即开工。建成后的园区将形成集产业研究、招商服务、生产研发、商务配套、金融创投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化产业综合体,预计今年内便可实现投产。与此同时,开工即招商,专注培育和引进“专精特新”企业,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完成企业招引12家。
为了能在营商生态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陕西继续擦亮“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力争成为海内外客商创业投资、立业发展、兴业图强的首选之地。“我们将从打造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动能更强劲的创新开放环境等提出的31项具体任务,从全面夯实营商环境建设基础、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创新高地等提出的8项具体任务,来有效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吕来升表示,西安将对标全国、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陕西省目前有食品小作坊21319家,生产加工的食品类别涵盖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糕点等17个大类。据了解,为了充分体现地方食品特色,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陕西省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建设指南》等多项制度,推动食品小作坊走上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之路。同时还加大预制菜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打造预制菜龙头企业,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一季度,陕西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比去年全年加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实现了良好开局。二季度是落实精准施策的关键期,3900万三秦儿女在“三个年”带动下,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三秦大地正在迎来崭新气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