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省属高校2023年综合预算公开报表,以及部分高校自己公布的预算情况,我们对27所高校2023年预算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将这一数据放在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中对比,可以看出,陕西省高校众多,但“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难解。
Shaanxi 27所高校 仅有四所预算过10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高等教育,正处于三者的重要交汇点。
一直以来,科教资源丰厚的陕西,一边享受着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带来的优势,一边又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原因,在部署每年省属高校经费时,总是捉襟见肘。
西安众多高校都曾有部属的辉煌历史,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将15所原部属高校划转陕西省管理,日益增加的教育经费主要由陕西地方财政支出,加大了本来就紧张的陕西高等教育经费供求矛盾。
今年预算情况公布后,虽然目前陕西的6所部直属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预算情况尚未公布,但仅对比2022年部直属高校预算经费和2023年省属高校预算经费,数十亿的鸿沟依旧看着难以跨越。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预算经费已达133.72亿,而排名第六的陕西师范大学预算经费也足足有37.36亿,今年省属高校预算经费排名第一的西北大学却仅有13.65亿元,较上一年略有增加0.43亿元。
但是,再对比当初从2020年8.45亿暴涨至2021年的14.18亿元的豪爽,你会发现,作为陕西唯一一所省属双一流高校,“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西北大学在待遇上显然又走了回头路。
而从另一个数据来看,今年有4所高校拥有超过10亿的预算经费,较去年仅有西北大学一所,似乎是有所提升。
但对比同为西部地区的各省份省属高校情况,陕西今年并没有“大气”起来。
如,重庆17所市属高校中6所预算超过10亿,四川28所省属高校中有11所高校预算超过了10亿元,而“人少好分配”的云南10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预算超过了10亿元。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陕西高校数量太多,经济总量仍是中游当借口,但总量多,也意味着经费总额高,可对比同为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之后,陕西的出手同样不够“大气”。
可以看出,陕西经济总量仅低于四川,但2023年高校总预算却低于重庆、广西、云南、贵州等一众省份,甚至GDP低于陕西近两倍的甘肃,总预算仅相差13亿元左右,而在甘肃17所省属高校中,今年也有4所高校预算超过10亿。
在这一维度中,另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对比西部部分省份预算排名第一的各高校预算情况,云南大学的46.89亿、贵州大学的35.34亿、广西大学的31.28亿、重庆工商大学的20.39亿、成都理工大学的19.73亿、兰州理工大学的19.33亿、新疆医科大学的16.69亿。
西北大学的13.65亿仅仅高于青海大学的12.30亿和西藏大学的7.58亿。
Shaanxi 预算分配之谜
在西北大学预算提升较小的情况下,同时,大部分高校的预算均有提升。
增幅最大的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为2.38亿元,其次是延安大学增加了1.65亿,往后排名的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预算增加额位于1亿元—2亿元之间。
西北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商洛学院、安康学院等15所高校预算增加额低于1亿元。
27所高校中,只有西安邮电大学、榆林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预算有所减少。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减少最多的是正准备更名榆林大学的榆林学院,减少0.42亿。
这一操作,确实难以令人理解,毕竟去年1月,榆林学院更名大学事项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考核答辩,纳入“十四五”大学设置规划,全省仅有榆林学院一家本科院校入选。
而增幅最大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在预算说明中表态,2023年是学校申博工作的攻坚之年,也是三年抗疫之后教育教学质量需全面提升之年。
“教育及科研能力提升”主要是为了落实省局共建协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育专项”主要是为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博士研究生配备经费,支持其科学研究,培育博士。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原创技术成果。
说到申博,不得不说提及冲击申博25年,失败七次的西北政法大学。
今年西北政法大学3.09亿元的预算经费,增幅也没有超过一亿元,仅为0.32亿元,
申博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预算经费是高校可支配经费的提前量,是一个重要参考值,但由于各种原因,预算经费收入和支出往往和实际收支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同时,在落实资金时,亦有倾向。
“双一流”无疑是近几年高等教育界的热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能否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成为检验各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新标准。
去年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新增补助资金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新增补助资金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支持”的原则,在保持原支持力度不变情况下,按照三个层次分类支持:一是对已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按照每个学科每年500万元标准给予支持;二是对有望冲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按照每个学科每年3000万元标准给予支持;三是对有发展潜力建设学科,按照每个学科每年2000万元标准给予支持。
据悉,下一步,陕西省财政厅将会同省教育厅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资金落到项目上、体现在成果上,把“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举措转化为高校创新发展的动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增加动能。
而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名单迟迟未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又已拉开帷幕的情况下,陕西欲将资金用在“双一流”建设上的心态显露无疑。
这也意味着,除预算经费以外,有望突破“双一流”的省属高校,将会得到陕西省的专项补助建设资金支持。
同时,财政部也在今年预算报告中提出,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等。
对陕西省属高校来说,这些支持资金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毕竟在陕西“僧多粥少”的环境中,唯有提高自身才能在经费竞争中占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