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记 春日携丽人去踏青【严建设】 2023年03月12日 Sunday
今日风和日丽天蓝云柔,虽是早春二月,欲像阳春三月。感觉懒洋洋的。昨夜收到园长微信:严老师明天下午没事咱们拍视频,地址是中贸广场六号楼下面,时间一点半左右。两个女孩,随便在小雁塔拍点照片。一个古装一个休闲。
午饭后打算跑一趟,结果我临出门时,汉中大哥让我给他发良居酒店照片,有500多张,耽误了一点时间。就驱车直接去小雁塔了。在小雁塔门前、朱雀路上兜了一圈,车停不下来,北门和西门都停不下来,我还得停到中贸广场地下去。后来在地面勉强泊车,按园长微信指引到了荐福寺门前。
老妻买了只菠萝回家,切好的放在碗里说是好像不太熟?我喜欢家里有只菠萝,就是为了闻那味儿。又香又甜。甜香馥郁醉人。我想我从小,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香蕉和菠萝几乎都没吃过,现在的孩子们年轻人也都不相信。遥想1976年的时候,我有位初恋女友的闺蜜,叫做段灵的,有天晚上来我家了。女友小慧说过,其男友赵尔强曾在煤矿机械厂车间里给她俩用不锈钢分别做过自行车铃卡,镌刻有字:小灵小慧心灵眼慧;小慧小灵眼慧心灵。当年工厂里做私活是公开的,总之上班无事,闲得无聊,找点私活做打发时间。材料都是在车间顺的。
我俩坐在地下室内间聊天。她先问了我和小慧最近碰面否,还说小严你知道不知道咱们买的菠萝罐头里有一块是不能吃的。我不可能知道的,我当年还在插队,没丝毫收入,买不起菠萝罐头。而当时我和小慧也闹别扭。有一周未见面。后来小慧说,人家谈恋爱,一天见三次都有。咱俩一弄一个礼拜不见面。你还拿得住。
然后她又说解放路妇女儿童商店旁边有个棉布店那里面卖针织内衣的。有种棉毛裤,她买了一条才3.24元,还不要布票,非常划算。叫我也去买一条吧。当年的人都为了撑面子,不好意思说自己家贫人穷,也就不好说什么。说了一会话,她告辞要走。我住那太平巷里曲里拐弯,既狭窄又黑乎乎,没路灯。我就送他出去。箱子拐弯黑乎乎的,有个男人蹲在那里抽烟,大声咳嗽了一声,我一看是她的男友叫做赵尔强。他俩可能闹别扭吵架了,她赌气独自到我家来,他男朋友骑自行车跟踪来的。看到这种情况我也不好说什么。当时段灵气哼哼地说小严不要理他,咱们走。然后就自顾朝前走了。那个赵尔强听见了,可能也是很生气,稀里哗啦,一脚把自行车踢翻了。我一看赶紧做和事佬,打圆场说你们两个有啥事情自己心平气和好好谈一谈吧,我回家去了,然后拔脚就走了。
今天园长邀约去小雁塔左近拍视频,说是约了两个女孩来,你也认识的。然后按他的嘱咐走小雁塔景区,东边的围墙向南,走到小雁塔的南门,也就是勅赐荐福寺相见。然后有个个子高挑瘦俏的大美女问我,还认识她吗?我想如此问肯定认识的,但我觉得陌生不大记得了。说不认识,然后忽然想到有次在丰峪口园长请吃农家乐,好像在一起共进午餐。女孩身体身高是1.78米。大长腿。很阳光很开朗很乐观,积极向上的感觉。我不敢询问其芳名,问了记不住尴尬。另个美女身着汉服,脸生。我也分别跟她俩拍了短视频。改日发出。
然后走进西安博物院大厅。我们是从南门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玻璃门,是个博物馆。展柜里边看到了琵琶古琴和箜篌。箜篌这种乐器现在非常少见。看到箜篌很意外,非常稀罕。过去的女子,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十八岁就孩他娘啦。廿五岁就得过七年之痒这一关。现在生活信息量大,貌似时间缩短了。
当然人见了漂亮女人都会有想法。譬如鲁迅。鲁迅说过,我曾经爱管闲事,知道过许多人,这些人物,都怀着一个大愿。大愿,原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却模模胡胡,自己抓不住,说不出。他们中最特别的有两位: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
我想这种想法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过。有的人可能童年时代就有的。但鲁迅毕竟是有钱人,居然想一个卖大饼的,而不想着有一株面包树。也不怕好看姑娘七年之痒移情别恋,跟卖大饼的师傅厮混,日久生情图新鲜,最终便宜了卖大饼的师傅当了第三者。 园长写了个文案,是谈古论今,小议天朝的来历以及溯源草场坡。然后他们在那里做视频,我在旁边拍了一些照片。拍了一段以后就去了中贸广场楼下的咖啡馆,要了些茶和果盘,在那里做视频。这个地方园长带我来过好几次,都是在这里喝咖啡聊天。我一看已经下午4点多快5点了,则告辞先回家了。回家还得留点时间整理照片发帖子。午觉自然耽搁了。
园长原文如下:“天朝”称谓是问怎么来的? 很多人一直都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从“丝绸之路”时期开始,而实际上,上古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和贸易从未间断。 商王武丁打败过红毛发的欧洲人,西周厉王(前878-前828)和周幽王(老子的爷爷伯阳父甚至通过天象预测周幽王十年后的灾害)时期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已经带着天文知识和观察工具走向西方的国外。而根据提喜阿斯知道公元前四百年前后西方称东方帝国为“Celestial”叫“天国”或者“天朝”。
那么,为什么会叫“天朝”呢? 这个“天国”或者“天朝”绝不是今天网友们以为的所谓“天朝上国”这种充满傲慢和自嗨的解释,绝对不是。 “天朝”就是最了解天空的地方(国)。 希罗多德说公元前七世纪有一个名叫亚里斯底亚(Aristiea)的人到过西域的中亚,亚历山大东征时他部下尼阿卡斯就在笔记本上记载中国丝绸卖到西方的事情。后来的张骞同志到大夏出差看见了四川布和竹子制品……东西方文明交流从未间断过,物质贸易也从未间断,而所有的贸易和物品都不能代表Celestial(天空的)。 唯有天文!唯有天文能代表。 东亚观察天文似乎非常久远,在地域上后来统一归为中国,古书里最早使用“天文”这词的可能是《易经》“观乎天文”“仰以观于天文”等。我国历史上的天文一方面是关于“星象”,另一方面一是关于“气象”。 天文学兴起的地方,就是文明的起源。
西方天文起源于古巴比伦,东方天文起源于中国,八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和遗迹。 美国通俗天文杂志社的编辑主任金格利认为“中国天文史实悠久而明确,西方文化(见到他们后)真可以说是膛目乎其后矣!” 从黄帝历开始,中国已经有100多种历法,中国古代历法多数着重“昏星”或者“昏晨并举”,而西方主要是侧重“晨星”。《夏小正》指名了初昏时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最早不只是贸易,还有历法。西方很多历法看起来和中国很像,比如我们有二十八宿,巴比伦居然也有;我们一年365.25天,西方360℃…但古埃及侧重天狼星,我们重视北斗。 贸易呢,中国出口的多数是人造的东西,比如丝绸、瓷器电子产品和玩具,而西方输入中国的主要是珍宝、马匹和矿物。 以前是这样,未来还这样! 隋唐时,随着佛教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不
断传入,西方天文也传到了中国。虽然到目前为止没啥证据,但是从天文学知识的变化看,应该是通过佛教徒的传播互相参照。 现代人喜欢玩的什么12星座,实际上就是中国的24节气。天空没有不同,云之上,天都是蓝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重点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后来外国人在中国天文机构任职,比如翟昙罗在唐高宗时期在中国上班,不是因为他家天文知识更厉害,而我们基本认知里更应该认为他家是外国来华的科研留学人员。 你们认识的很多人在美国顶级实验室工作,能说你去之前比美国人更厉害吗。当时的李淳风不厉害吗?
到了明朝以后,中国的天文学逐渐荒废了,而西方逐步开始了现代科学,我们现在用的计时就人家的。 那么,什么是“天朝”?实际上就是天文学知识比较先进的地方,指的就是当时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