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814 于 2023-3-2 13:38 编辑
回顾下西安建国后的历史。
其实这座城市在80年代前,一直是以军工、纺织、研究所和西北商贸中心的面貌出现的。
而陕西其他地市,均以北方传统农业区为定位(宝鸡汉中有工业企业)。
西安城市居民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工业移民。西安人生活中的主要文化消费,也就是听秦腔、豫剧、看电影、逛兴庆公园。陕西其他地方不知道,大概也就秦腔吧。
90年代后,西安旅游开始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升高。同时由于西影厂的存在,电影出品数量相当可观。名胜古迹+电影+黄河如意长岭,是西安的对外城市文化名片。
进入2000年,全国各地兴起旅游热。一些地区开始重视城市文脉和城市文化的定位。西安,毫无意外的选择了历史名城这个文化定位。而陕西其他地区,除了陕北特有的革命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外,其他基本乏善可陈。
可见,所谓城市的文化,其实是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全国各地疯狂热炒的一件事儿。每个城市,多多少少都会把所谓的当地文化进行甄选、包装、营造、最后放大化,让世人认知,目的就是引流。所以看到各地疯狂上马的步行街、古镇、被包装过的所谓特色小吃、风土人情。他们是真文化,还是被制造的文化?
但有一点,中国百年以来持之以恒的以一种强烈的现代城市文化特征贯穿的,可能也就仅限于北京、上海、广州。其他城市,呵呵,对不起,90年代前俺们还没吃饱呢,谈什么文化,有,也是国营文化。
所以,我认为,从近现代中国城市人的文化继承上,我指的是真真正正的市民文化,而不是有意定位引导的文化,保持连贯性的也应该主要是京沪穗三地。
回头说西安,不可否认,过去30年,无论是电影、文学、摇滚乐、黄土画派,其实咱哥们都玩过,还在当时玩出了大名堂。
但是,可惜,由于内陆城市的开放性局限,西安除了文物古迹一直没掉链子(在那儿摆着呢也掉不了),在广阔的文化领域,仅仅是点状分布、阶段性呈现。很多文化成就,始终没有很好的伴随着西安一直走下来。西影的衰落,摇滚的衰落,西安美院的停滞不前,说到底,其实就是以北京上海为文化中心的强磁引力作用,文化人大批东南飞。还有广东,曾经缔造中国内陆流行乐坛圣地的存在,随着唱片业的衰落,他失去了一个亮点。但广东的优势,是有很好的文化产业链,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楼建筑设计、影视广告、动画设计,服装设计、汽车设计基本上就是广州深圳的活,其他地区很难染指。你不能不说,他的文化繁荣度不高吧。
我们在这里讨论陕西所谓的文化大省也罢、强省也罢,一定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站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史上来评估。我看很多讨论都是盲人摸象,以点盖面。
陕西要想成为文化大省强省,首先经济得全面振兴,没有经济的支撑,文化形成不了产业,无法做到惠及全民,那这样的所谓文化,也就是博物馆里的瓷器,可瞻仰而不可亵玩也。
因为,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生活方式。所谓文化的强大,就是你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是否极具阔张力、吸引力,影响力(比如唐代的长安、工业革命的伦敦,近代的纽约)。
这就如同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影视剧对白,都是一水京油子腔,中国几乎所有的服装饰品化妆品风潮,都来自广东,中国几乎所有的街边夜市摊,都有四川串串火锅的存在。这,才是文化真正的强。否则,其实仅仅是地方文化特色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