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7年,西安宣布行政中心北迁,长期被忽视的西安北部区域进入大众目光,而随着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的出炉,“北跨”——向北跨过渭河发展,已成为笃定的方向。
2023年,西安吹响“北跨”全面启动的号角,地铁、公路、大桥等一系列项目加速谋划和建设,阵阵硝烟之中,西安“北跨”桥头堡广撒“英雄帖”,大手笔签约,高强度开工,一套“组合拳”打出,搅动了一池“春水”……
XI' XIAN “北跨”全面启动 无人愿在赛道中落后
1月28日,西安市《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印发,这份决定今年西安要干什么,要怎么干的重磅文件,明确表态:“北跨”要全面启动!
“北跨”渭河,一直是西安扩容城区,改变原有“北轻南重”空间格局的希望之所在,近两年在战略层面又被重点推进。
西安“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北跨强调:加快实施跨渭河发展,加大渭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渭河城市核心段两岸生态景观和建设品质,完善两岸交通路网,补齐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发展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建设渭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去年4月发布的重量级国家战略《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在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上均屡屡提及渭河,并明确表示:实施跨渭河发展战略,推进多点、多组团式发展,共建渭河生态经济带。
多重战略加持下,向北发展,已是西安城市发展的题中之义。
秦汉新城秦创原·渭河科创带概念规划图
战略蓝图已绘就,何时将其在现实中展开,考验的不只是省市层面的统筹安排,不只是主城区向北延伸,更需要渭河以北区域的自我谋划和发展。
实际上,“北跨”这条赛道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样激烈。
毕竟,打开地图一眼望去,我们能清晰看到跨渭河后土地之广袤,发展之辽阔。所涉及的各区县、开发区、新城虽有着自己的定位,但优质资源不能等靠要,更需要自我争取。
如今,西安已经吹响“北跨”全面启动的号角,同时,2023年,亦是关键的一年,省级层面,陕西“三个年”为区域发展定下目标、提出要求;市级层面,西安“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给出方向、部署任务。
争个“开门红”,如何争取优质资源也关系着奔跑在赛道上各区域的排位。
我们观察到,开年以来,被称为“北跨”桥头堡的秦汉新城动作不小。
XI' XIAN 签约、考察、动员、开工 “北跨”桥头堡迈出的快节奏
时间不等人,开年第一“拳”,秦汉新城直击区域发展的关键——项目为王。
1月31日,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2023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秦汉新城共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203.93亿元。
此次签约的14个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文旅商贸、总部经济等领域,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本次签约是秦汉新城招商引资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加快建设“三个带”的丰硕成果,也是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具体实践,为秦汉新城先进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强链”“补链”持续增添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更是投资者们对秦汉新城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的认可和看重。
面对认可,秦汉新城选择戒骄戒躁,继续用一场走遍“三个带”的企业行,当好导游,当好服务员,让这些企业单位更深入的了解秦汉,实地考察秦汉新城的投资环境,为推动新城城市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交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8家不同领域企业单位应秦汉新城之邀,参加“相约秦汉 同创未来——高质量发展企业行”活动。
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常常看到由政府“做东”,组织企业行、座谈会、早餐会等花样频出的活动,邀请企业参观辖区,面对面交流。
而无论形式如何变,其背后所释放的,是越来越通畅的政企交流渠道,以及政府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尽全力为企业营造更好生长环境的诚心和行动。
此次秦汉新城组织的活动,既邀请了已经深耕秦汉新城多年的老朋友,也有初次结交的新朋友,为了让他们更加全面、深度的了解秦汉新城,坚定投资信心,秦汉新城颇为用心的设计了一条活动路线。
如组织参观的陕历博秦汉馆、马术中心等就位于秦汉文化带上;秦创原两大特色产业园区大健康产业园、自动驾驶产业园均位于战新产业带上;去年投用的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签约的北京燕园项目,今年即将开工的空军军医大学位于秦创原·渭河科创带上。
这条线路既彰显了秦汉新城历史人文,又感受了宜居宜业宜游的自然生态,更看到了教育、医疗、商业配套等城市建设“硬件”配套,同时又覆盖了秦汉新城“三个带”发展思路各板块。
不仅让企业们了解到项目的建设进展,也让企业看到了区域未来规划已经在从蓝图走向现实。
打开家门迎客这个举动背后,体现的是秦汉新城对现阶段建设成果的自信,更是对未来潜力的看好。
如在面对面的提问中,“秦汉新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有哪些新规划?”“在这里投资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和服务?”等等问题,秦汉新城均一一给出满意的答复。
这种自信,源自秦汉新城不间断的勤练内功,优化营商环境所培养的。
当然,企业行结束之后,秦汉新城奔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对于秦汉新城来说,今年是过坎爬坡的关键之年,尤其是在“北跨”全面启动之际,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需要更快地节奏,创新、突破、追赶、超越。
我们也观察到,秦汉新城也正这样要求着自己。最近几天,又接连组织了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和集中开工。
签约、考察、动员、开工,一步紧接一步的推进,是秦汉新城大跨步、快节奏迈出的发展步伐,而这一连串的动作,早早为2023年的工作节奏定下了基调。
XI'XIAN 一鼓作气,乘胜而上
如今发展上要求的“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速增长,而是要求每一个人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是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作为政府部门开年的传统,每年都会率先组织的动员大会,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全国各地的动员大会,相比往年均传递着更加强烈的发展信号,从经济大省到人口小镇,没有谁甘愿落后。
保持着你追我赶的警惕性,秦汉新城在2月12日召开了2023年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提振发展信心,调动全员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
大会上,秦汉新城用“六个打造”锚定区域发展的主要发力方向。
要继续抓产业大项目招引支撑产业链发展,要建立更加清晰透明的政策服务体系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要持续壮大人才集群助力两链融合,要完善城市配套做标杆,要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发展效率,要创新宣传方式塑造城市品牌……
秦汉新城想要的其实已经十分明了,那就是发展!
而“发展”二字虽然简单,但要逐一实现这些目标,做到这些要求,考验的就不仅仅是信心与态度,需要鼓足干劲之后,一鼓作气,乘胜而上的执行力和行动力支撑。
2月14日,秦汉新城以“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用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给出具体答案。
集中开工的25个项目,总投资203.6亿元,从所涉及类型上看,产业类项目12个,社会事业类项目5个,城市配套类项目8个。
从板块分布来看,项目的布局紧紧围绕着“三个带”发展思路,秦创原·秦汉大健康产业园西区一期处在战新带上,奥卡云谷地处秦创业·渭河科创带上,大汉紫道是构建“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重要载体。
这也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秦汉新城所提出的“三个带”思路,并不仅是停留于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而是依据板块资源禀赋,赋予其适配的产业与配套,在区域规划的大框架下持续用项目建设填充、造血,锻造出强大的生命力。
未来这些产业项目投产之后,将成为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实现数十上百亿的产值和税收,带动就业,民生、基建等项目的建成,也将逐步兑现为人民创造更加便捷美好生活的承诺。
而放眼全年,秦汉新城今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81个,总投资1486亿元。
不难看出,大干快上的冲锋号已经在秦汉大地上吹响。
关键时刻见真章,在“拼”经济的重要关头,秦汉新城已经亮剑冲锋,用大项目、大招商、快建设、快节奏,铆足“攻”势,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势能、动能。
IXIAN.CN
站在历史与时代的潮头,矗立在西安“北跨”桥头堡位置的秦汉新城,发展路径已经十分清晰。
开年来的频频动向,已经为我们带来足够的看头。接下来,秦汉新城还将持续掀起一层接一层的浪潮,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