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果把城市看做一个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的有机生命,老城更新改造可以兴产业、促消费、促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极。
近日,获得西安市临潼老城区城市更新策划方案国际竞赛第一名的初步方案曝光。
总体日景鸟瞰图
该方案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策划,后续将配合临潼区的要求,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深化,并确保整合后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可指导项目后期建设。
这也意味着临潼区策划近两年的老城区有机更新计划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总体日景鸟瞰图
XI' AN 老城区有机更新: “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
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南有骊山屏障,北有渭水环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但受限于地形、交通以及政策的限制,临潼区的经济总量发展始终不高,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11亿元,年均增长5.1%,在西安市11区2县中,排名第11,仅仅领先蓝田、周至二县。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临潼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96亿元,增长0.2%。在认清增速乏力,发展受限的现实中,临潼也在抓城市综合能级提升、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等方面开启全新尝试。
尤其是在城市综合能级提升上,临潼选择抢抓全市“北跨、东拓”战略机遇,突出“人文产城”融合发展,整体推进13平方公里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完善设施,提升品质,赓续文脉,实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城市与景区融为一体;加快临潼新区建设,实施秦汉文旅TOD等重大项目,推动老城区行政功能逐步向新区转移,将临潼新区建设成为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形成东西呼应、双城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除了临潼老城区和临潼新区这两个板块,临潼近年来也在大力开展与经开区合作共建的渭北现代工业新城,与曲江的合作共建区,临渭经济协作区等功能板块。
确实,当初建设临潼新区时提出的“临潼发展必须跳出老城区”的观点依旧没有错误,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区位因素影响,跳出老城区不代表不再发展老城区。
存量挖掘,城市更新是临潼老城再生的必然选择,根据“十四五”规划及《西安市城市更新办法》的指导,临潼区开始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并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连片更新,优化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社会治理空间,推动城市保护和更新相衔接。
另一方面,老城区更新也是临潼区打造中华文化会客厅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构建“一体两翼”文旅发展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十数年前,临潼区就在勾画山、宫、城一体旅游文化品牌,而随着西安至临潼复兴号动车组的开通,停运14年的临潼火车站恢复运营。提升了临潼区域交通优势,增加了来临的客流。
以此为契机,在保留现状站房(始建于民国时期)作为历史文化遗迹,临潼对此片区进行功能置换,吸引人气回归,对人流车流进行合理组织,使其成为临潼文旅融合发展的窗口单位。
据了解,临潼火车站是陇海铁路保存最完整的古老站房之一,迄今已有80余年历史。因其精美的建筑设计和重要的历史价值,2012年被临潼区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2020年8月以来,作为市区两级的重点项目,临潼火车站历史街区项目改造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占地约1.64平方公里,涵盖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姜寨遗址公园片区、古今大观园文化片区三大城市更新片区。
临潼区的“一体”也演变成“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文旅核心区。
山(骊山)、宫(华清宫)、城(唐昭应古城)、寨(姜寨遗址)、站(临潼火车站)、河(渭河)。
本次曝光方案,就是在临潼现有的发展基础和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概况对整个临潼老城区、重点区域及核心区域在文物保护、文化旅游及城市更新的方面进行新的规划设计和布局。
XI'AN 临潼老城区城市更新策划方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方案从把脉、蓝图、聚焦、实施等四个层面策划临潼老城区的未来发展。
总体日景鸟瞰图
把脉 把脉· 未来城市定位发展策划
临潼未来城市包括临潼老城区、临潼新区和秦皇陵景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定位为“临潼未来城市•文产共荣典范”。
方案中,文化活化、产业振兴和空间再生是临潼未来城市的发展策略。
总体鸟瞰图
文化活化:梳理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创新文化三大文化脉络,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
产业振兴:构筑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临潼新产业模式。
空间再生:以“树脊-织网-营区-铸环”分步搭建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临潼空间发展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潼空间发展体系中,将规划开辟临潼水网、形成临潼路网、营建临潼绿网,将打造韩裕河、三里河、临河、五里河、沙河、玉川河等水脉,铁路生态、滨河生态等绿廊,新区发展、老城生态、秦陵山水等绿道。
蓝图 老城区策划定位与规划实践
临潼老城区是城市更新的重点研究区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
临潼老城区总定位为“华夏历史会客厅”,提炼出“国风潮”、“山河韵”和“华夏源”三个文化形象。重点关注产业体系、空间结构、特色空间和重点板块。
文化主题脉络搭建
产业体系:构建1条“文旅+”全产业链,其中包括2大支撑产业的融合,分别是文旅+文创体验产业链和文旅+生态休闲产业链。
“文旅+”全产业链
空间结构:老城区总体空间结构围绕“华夏源脉精神脊”,构建“山宫城寨站”的老城新秩序。
通过“华夏源脉三核心、一轴两脉多节点、复核发展五城区”搭建老城新框架,对重点区域的公共空间进行引导,塑造一个多元共享、缤纷活力的城市环境。
总体空间结构
在总平面布局图,可以看出方案密密麻麻的布局了有着不同功能的区域,包括公园、街区、里坊、民宿、露营地等等,基本让老城区的旅游属性发挥到极致。
总平面布局图
特色空间:构建“十街九景九坊”的城市特色空间。让老街长出“新场景”,历史文脉唱“新声。
十街:古今大道、文化东路、西(东)大街、经二路、秦陵北路、东街(南北)巷、兴教巷·东街巷、杏林巷·常家堡巷、下西街、健康路。
九景:陇海铁路公园景观带、姜寨遗址公园、临潼记忆·城市馆、唐韵园中心广场、华清宫、城市立方、隐世园(临河公园景观带)、唐风印象文创长廊、生态河岸公园。
九访(村):民国风情坊、贵妃镇、百官里、市井坊、文研坊、寻脉坊、望里坊、潮流村、艺术村。
“十街九景九坊”
重点板块:划定“山城寨站绿居”六大重大建设项目板块,包括火车站城市记忆区、姜寨遗址公园片区、昭应古城文化街区、游碧生态景观绿廊、都市品质生活人居和骊山休闲养生聚落。
六大功能板块文化解析
聚焦 临潼老城区更新行动路径
基于空间、时间和操作手段的统筹设计是临潼老城区转变的核心关键。
以多维价值潜力评估为基础,同济设计提出更新统筹片区划定、更新单元划定、更新模式制定和贡献率体系探讨5项措施,定制搭建临潼老城的成长手册。
确定5类共计123个更新单元,围绕“综合整治、功能置换、拆除重建”3类模式进行更新。
“1”套务实城市更新行动手册
更新单元划分类型和模式
文化脉络导入
实施 重点建设项目发展策划
划定六大重大建设项目板块和十二大明星项目,梳理文化脉络,确定产品业态。
功能板块项目体系
据了解,不少项目临潼已经启动。
作为临潼区三大城市更新片区之一的姜寨遗址文化公园片区建设项目,包括姜寨遗址公园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临河河道治理等工程。目前已完成拆迁、环境整治、道路提升工程。
项目二期工程将打造全新的仰韶文化体验区。项目建成后,这里与临潼其他文旅片区连为一体,加速再现“山、宫、城、寨、站”于一体的文化历史风貌,带动整个老城区城市机体的有机更新。
姜寨遗址公园片区
当然,还有刚刚曝光的昭应古城文化街区效果图。
临潼老城墙与唐昭应城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唐昭应城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北面渭水,南枕骊山,东环临河,西绕渔水,山川形胜,独秀关中。昭应城是盛唐时期的重镇,地区人口稠密,商贾云集。北宋的时候,就改了“昭应”为“临潼”。
昭应古城文化街区
IXIAN.CN
近日,临潼区连续召开城市更新工作方面的会议,也从侧面说明该方案正在进入确认并继续提升的阶段。
凭借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西渭一体化”东拓进度的加速,临潼成为大西安城市东拓的“桥头堡”,西安东部城区发展推动临潼联动发展,是临潼城市更新的巨大发展潜力。
如今老城区更新初步方案已定,该规划能否尽快完成改进并落实,临潼需在加速的同时对这一事关未来城市的重要规划做足筹备,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契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让西安“东大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