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题记:因为孩子回家后要写西安之旅的作文,央求我和她一起写,我们来用不同的视角写西安之旅,全当练笔和记忆。
结束了一学期的疲惫,假期终于来了。 临近期末,就跟孩子们商量,等成绩出来后,妈妈去哪里出差,我们顺便就去哪里旅游,女儿的期末成绩虽然有小粗心的遗憾,但是总体不错,也属于班级前列。疫情接近三年,小豆从一个“小豆”都长成了近1米2的小伙子,女儿也从一年级的小朋友,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记得那天是周三,下午一回家,就忙着定机票,因为孩子们这么大,疫情也禁止外出,他们还没有坐过飞机,早就答应他们体验坐飞机的感觉。早班的飞机一般不会晚点,闹钟4:30一响,平时赖床的小朋友咕噜就爬起来,一看就是期待已久的样子。
平时工作忙,难得陪老婆子出趟差,顺便带孩子们一起游览。即使人到中年,多少还是有些激动。 换登机牌,登机。孩子们的眼睛溜溜的东张西望,恨不得把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大飞机远离美丽的青岛,直插云霄,朵朵白云浮现在眼前。
等飞机穿出云层降低高度时,秦岭,黄河甚至是渭河都显现在我们的眼前,忽然想起来了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几乎忘掉的高中大学知识也忽然涌现在脑海,原来“八百里秦川”不是指秦岭的长度,而是指秦岭的宽度。在中国自然地理中,秦岭也扮演了中国南北方分界线这一重要的角色。当时不懂,为什么一座山能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等从秦岭上飞过,八百里宽度的山脉连绵不绝,虽然不是高耸入云,但是绝对能阻挡了南方水汽的输送。造就了完全不同的陕南和陕北景象。
当飞机跨过秦岭,在空中盘旋之时,关中平原出现了。雁塔关中平地起,蜿蜒秦岭秀苍茫。 风水宝地啊!
落地,核酸,打车,入住酒店。老婆子接着就急匆匆去工作了,我带着俩孩子乐悠悠的睡了个午觉,然后骑着共享单车开始了西安的古都之行。西安的地铁交通很是发达,烈日炎炎之下,凉爽的地铁确实是很好的交通工具。
故地重游,九年之后的西安变化正如祖国的发展一样,日新月异。原来的城楼重新修葺了,变得更加的雄伟和大气;当然物价也飞涨,原来三块钱一个的肉夹馍,不约而同的变成了10块起步;上次登上城墙,优哉优哉的骑自行车游览的时候,还是个冬天,破碎的砖块造成的一个个坑,颠得自行车上下摇摆。这次不同,烈日下,我手里面牵了一个孩子,背上一个背包,再抱着一个咳嗽的小豆,一步三挪的在城墙上欣赏着被烈日蒸熟了的城市。
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从城墙开始,走了不到三个马面,已经晒得像陕西名吃-富平的柿子一样,又红又熟,满头大汗,忙钻进卫生间洗脸降温,出来之后,碰见饮料摊,15块钱一杯的调味饮料水成了难得的好饮品。咕咚几口下去,糖精水味伴随着丝丝清凉往上涌,却再没有了继续游览的念头,毕竟,我身边带了两个孩子啊,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恍然之间,听见了卖电动游览车票的声音,好极了!二话不说,购票,上车,呼啦啦地开始了城墙之行。
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是青岛的城市风貌;古城墙内,灰墙红柱,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是古都外在的形象;遥想2千多年前,秦汉唐朝盛世,无不奏响华彩乐章;古城墙外,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城墙内外屋顶和颜色交相呼应,衬托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交织。城市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相互融合,如果没有古代将士的战马嘶鸣,烽火连烟,没有统治者和政治家的励精图治,不断变革,那会有今天的太平盛世? 博古观今,继往开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
从祖国的东端到西北地区,时差大约1个多小时,晚上八点,在青岛早已饭后小憩了,西安的街道才拂去热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接踵而至,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老婆子也急匆匆的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来不急擦掉脸上的汗水,放慢节奏,开始品尝这座城市的美味。
品尝一座城市的独特的烟火气,最好就是远离商业街,走进市井,探寻本地人的味道。凡是能在居民区开得住的小馆子,都有着质量保证和自己不错的味道。两份羊肉泡馍,两份牛肉泡馍,撑爆了我们的肚皮。
夜幕降临,城市变得更加流光溢彩,作为十三朝古都,偏居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无处不露着自己的恢弘和大气,号称世界最大方阵的大雁塔音乐喷泉不到晚上9点,就已经挤不动了,多姿多彩的灯光和近处古朴的大雁塔交相辉映,更衬托出这城市几千年的历史。大家完全忘记了疫情期间的一米距离,网红和主播随处可见。我和老婆每人照顾一个孩子,当小豆骑在我肩上不多久,就腰酸背疼时,不禁感叹,人不催老,马上也到而立之年了。
音乐戛然而止,挨肩叠背的人群终究散去,当我们倒地铁回到酒店时,已经近11点了,我们住的地方离景点区实在是太远了,我和女儿得到一致的结论,必须换酒店!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还在睡梦中,老婆就早早的起床洗漱去工作了,上午我们别的不干,就是退房,给赵小七租了辆共享单车,把赵小豆装在前面的篮子里,倒地铁,换到了市中心。
结合第一天的教训,也为了照顾好咳嗽中的小豆,抱着不给西安人民添乱的心态,上午带孩子们又做了一次核酸,欣赏了西安很有韵味的地铁壁画,找了家人气十足的本地连锁店—魏家凉皮,女儿点了一份番茄牛腩米线和皮蛋瘦肉粥,儿子要了一个卤肉饭套餐,吃得饱饱的;昨天被烈日熏烤留有后怕,果断放弃了原定计划中的秦岭野生动物园,女儿说了一句:“爸爸,这么热的天,估计动物也晒糊了吧,我们别去打扰它们午觉了”!等下午老婆子办公回来,在大唐不夜城浏览美景的同时,感受了西安街头小吃文化。说实话,我的对这种小吃,几乎持否定的意见,因为都是招揽游客,很多时候失去了本地餐饮的灵魂。 在不夜城,参观了西安美术馆,带孩子们感受了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情境,泥人雕塑群栩栩如生:跳秧歌的,搭戏班子的,养猪杀猪喂猪的,夸张的表情表现了春节期间热闹的场景,真是体现了来自各个阶层劳动人民共同的欢乐。关中出巧匠,一点儿没错。 同样,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西调研的场景,看见热闹的人群以及习书记乐在脸上的笑容,这哪是调研啊,这分明就是回老家啊!
在不夜城游览之时,碰巧遇见了西安旅游节的开幕式,陕西是旅游大省,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从政府到市民,都在推介自己的旅游文化,疫情还未结束,各地的经济都很疲惫,能来游客自然能带动当地的消费和经济,个人与城市的发展真是捆绑在一起的。
骑共享单车回到酒店时,已经近十点了,就近找了一个当地的菜馆准备晚饭,点了些小烧烤,孩子们的甜品,两个炒菜和当地名菜“葫芦鸡”,再问老板要了个当地的扎啤,结果推荐的是青岛的白啤。哎呀,这不是我在家的口粮呢!虽然是“他乡遇故知”,果断的放弃。要了几瓶当地的九度大绿棒子,味道很好。一遍吃着,一遍和老板聊起来,结果被老板一番“嘲笑”,说点“葫芦鸡”的都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只要有宴席都会有这道菜,葫芦寓意“福禄”,有着吉祥的意思,鸡代表了“大吉大利”,这么一说,我们反而成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我干杯回敬:好客山东,美丽青岛欢迎您!不同地域的人群和文化,都有着相同的热情和酒文化。
第三天一早,天公作美,不再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天空中飘着蒙蒙的雨丝,听本地人说,西安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好极了! 匆忙做完核酸,坐上地铁,直奔兵马俑而去。再次表扬西安的地铁和周到的服务,在地铁上,接到了西安的电话,提醒我去的事项,以及如何换票以及导游服务。对我来说,兵马俑因为来过,没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但是名气太大,孩子们喜欢啊! 正如我所料,一二三号坑如同多年前,几乎没变(也不可能变),孩子们紧跟着导游,听得津津有味。不得不说,俩孩子的表现也恰如求知的少年,对任何的事物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游览的中途的时候,接受了导游的推荐,换购了“复活的军团”演出票。从一个家庭的青壮年人物的变迁,演绎了家国的情怀,特别是最后一幕,更是演绎了兵马俑的由来(虽然只是猜测),但是真让人潸然泪下,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啊!
兵马俑回市中心后,又溜到了大唐芙蓉园,本想略施小计,想做电瓶车转一圈之后,再确定第二圈在哪里下车,结果被司机大哥看破而不说破,临近终点时,收票盖章作废,又被老婆和女儿俩人一顿嘲笑。只能按照游览过得景点一步一步的往前挪,靠山的吃山,靠海的吃海,没有山海之景,那么就平地建湖吧! 大唐芙蓉园的夜景真是值得留恋,穿着汉服的小姑娘们翩翩起舞,悄然从身边滑过。不禁感叹,如果再次大唐盛世,或者李隆基或者杨贵妃转世,看到的美景或者也就如此吧!
深夜,孩子们都睡了,我却辗转反侧,原因是楼下的烤肉香味太过浓郁,让我寝食难安了!忙和老婆告假,下楼点了两瓶9度,一大把烤牛筋,真是胃口大开,舌尖的上的西安啊!夜宵完毕之后,和老板交谈,问为什么白天我没有找到烤肉?老板不屑的看了我一眼:我们只做夜场,到凌晨四点。可不是,像我这种早睡早起的鸟儿,哪能感受到深夜之中,碳炉之上飘荡的油烟和袅袅的香气?
同样,深夜之中,得到了长安区又再次爆发疫情的消息,不仅为之紧张,万一。。。还是和老婆商量,把回城的票改签一下,由晚上改签到早上吧!
第四天,准时的打卡陕西博物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均有精品,除国家博物馆之外,我首推陕博,免费不说,还有精致的服务,从直饮水,到服务台,再到手推车和导游,都展现了用现代的文明来诠释古代的文明。说实话,就是有导游不停的介绍,如果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做铺垫,大部分还是看不懂。买了几个手办,永宁门挂自家的大门上,大雁塔就挂在孩子的书桌前吧。
陕西博物馆出来之后,简单的在子午路肉夹馍吃了个午饭,顺便做了个好人好事,桌子底下的一个腰包被前面的顾客拉下了,我急忙冲出去大喊,幸亏他们没有走远,喊回来之后,连声感谢。虽是举手之劳,但是也是为孩子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下午又是共享单车,去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老婆和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我不见得喜欢。但是咱们总要陪同到底,里面的相声舞台挺好玩儿,孩子们也都学会了点“说学逗唱”的皮毛功夫,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来时飞机,回时动车。动车上,我们望着窗外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跟孩子们谈起了陇海铁路和各地的风俗见闻,有一定忽悠和夸张的成分,孩子们听得都一愣一愣的。等回到家,孩子们搬着小板凳,在地图前面对照着找经过的地方,也算是一种莫名的骄傲。如果孩子们再大一些,上初中或者高中之时,再带他们来一次西安之行,或许会有着别有一番的历史情感和旅行记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