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资讯] 春山新籁丨关于美丽乡村的想象这里都有!

11671 3
发表于 2022-4-27 13: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地处秦岭北麓、灞水之滨的蓝田,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自古雄踞关中通往东南各省的要道之上,默默守护着长安的繁华。时至今日,蓝田作为西安的后花园,亦为城市守得一方生态宝地。

近年来,蓝田凭借着好山好水,历史文化基因的提炼与再造,由点及面将秦岭脚下的小村庄“串珠成链”,打造成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本。

一不小心“种”出个景点来

春风送暖,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的荞麦苗,眼下已经渐次冒出白色或粉色的小花。在这片群峰环绕的幽谷之中,眼里是满山满坡满坎的青绿,耳中是淙淙水声和叽叽的鸟鸣。遇到乡民,他们热情招呼:“乡党,做啥去?”真让人如入世外桃源。再过一个月,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荞麦花,到了节假日,村道上又会堵车了,周边的游客会争相来打卡拍照。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说起峪口村的荞麦花海,村民们笑称,荞麦种植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误会”。荞面饸饹是蓝田的特色小吃,几年前,为了给当地的这一特色品牌提供原材料,九间房镇就在村里快撂荒的坡地上种了500多亩荞麦,没想到刚入夏,成片的荞麦呼啦啦全开花了。大家都觉得稀奇、好看,荞麦地一下子变成了观赏园,引得西安、渭南、商洛等地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这个一不小心“种”出来的景点,后来规模壮大变成了荞麦示范园,还成了九间房镇打造的特色产业。镇里在这里修了一条赏花观光大道,将旅游观光、休闲与农耕体验融合到了一起,不仅传承蓝田荞麦种植的悠久历史,还打造了“旅游+农业”示范园区。


让美丽“乡愁”像一块巨大磁石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九间房镇与千亩荞麦示范园齐名的,还有个千亩金银花示范园,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去年一年,园区共采摘鲜金银花1万斤,销售金花茶4.7万盒,销售额达135万元。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万亩金银花的种植。”九间房镇党委书记李玮说。

这些年,九间房镇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拓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带动村里的民宿、生态农庄订单不断,为游客创造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意境,也让峪口村美丽的“乡愁”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村民回到家乡、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名字老土的村庄却非常有文化

如果说乡村拥有“青山绿水”就有自然美、生态美,那么有着厚重文化底色的乡村,则又多了文化美、内涵美。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沿着环山路,从灞河之滨向西,我们在秦岭脚下一路探寻,自然美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灵魂意义的美丽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汤峪景区核心区,一个名称土得掉渣的叫“圪塔”的小村庄里,我们好像找到了答案。

圪塔村现在已经与代寨、石坡村三村合并,统一改称为河东村。但当地村民仍旧习惯地叫圪塔村,就连村口的石碑上宣传板上还都一直保留着圪塔村的名字。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晚唐时,有白姓人家隐居此处,后来随着家族逐渐壮大,村庄便称为白家圪塔。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又被称作‘高峰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后来才有了圪塔村的名字。”河东村党支书代银仓一边介绍圪塔村的来由,一边带着记者进村参观。眼前,古朴和现代的民居交错排列、整洁有序,村外成片的农田绿意盎然,展现着勃勃生机……此景不禁让人脑海中浮现出王安石诗中描绘的景象: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从“圪塔塔”到“崇德塔”

不过,上面这些,绝不是圪塔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全部魅力所在。

在圪塔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写有家训的小牌子,几乎每个村民随口都能讲出村规民约,还有历史掌故。而矗立在村口忠义广场旁的崇德塔,更是圪塔村所有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崇德塔原名圪塔塔,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据史料记载,自清朝以来,这里水患频发,房屋、土地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深受水患之苦。为平息水患,故用河道里的白石堆积成一座石塔,占地半亩,高不足二丈。道光年间,村民又自发进行了改建,青砖代替了白石,升高至3丈。自此圪塔村风调雨顺,村民祥和安居。“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座青砖塔遭到了损毁,仅留下塔座。2017年,经全体村民商议,圪塔塔的新一次修葺开始了。这一次,新塔为钢结构,共7层33米高,崇尚“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的村民们将塔更名为“崇德塔”。在塔的每一层中还挂着文化人物展板,提醒村里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圪塔村村民崇德向善,村里成立了“五会”(即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脱贫攻坚感恩教育会);在文化礼堂设立道德讲堂;在村里建立红黑榜,每月围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内容开展公开评议。

不难看出,文化就是圪塔村独特的美丽之处,不仅连着过去,还接着未来。对于未来圪塔村的发展,代银仓说,村里正在打造农耕文化景观,争取早玉米种植产业项目,围绕西安“菜篮子”定位,将村里闲置的600亩耕地进行整合,发展精品绿色蔬菜种植,实现群众就地就业。同时,发展民俗文化,将村里老房子统一改造,清一色修旧如旧,外面农家小院、里面五星级的关中特色精品民宿将在不久后成为村里新的亮点。

微信图片_20220427131700.jpg

青山绿水尽芳菲,美丽乡村入画来。从古朴而写满新意的峪口村和圪塔村,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特色产业之笔,正在小小村庄勾勒出美丽乡村的轮廓;一支厚重历史之笔,正在蓝田大地渲染着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支生态保护之笔,正在秦岭北麓徐徐绘就“只此青绿”的大写意图。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微红wh 2022-4-27 22:52 赞同 +1
骊山菩提树 2022-4-27 21:42 赞同 +1
太平河畔 2022-4-27 15:36 赞同 +1
阳光阳光 2022-4-27 15:22 赞同 +1
太平河畔Lv.8 发表于 2022-4-27 15: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我要回乡发展,记住乡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骊山菩提树Lv.10 发表于 2022-4-27 21: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