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资讯] 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践行担当 突破更多“从0到1”

6248 3
发表于 2022-4-24 07: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4月15日,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测试与环境试验中心,墙上挂着的标语非常醒目。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光机所考察时讲的这句话,不仅镌刻在光机所的墙上,更深深烙印在所有科技工作人员心里。

7年来,西安光机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构建起科研与产业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生态。

强化源头创新

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春末的4月,生机勃发。在忙碌的试验室里,科研人员无暇他顾,正在加紧进行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ASO-S卫星载荷FMG(全日面矢量磁像仪)系统合盖前的热控试验。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安光机所时的情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马彩文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观了解了研究所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科研模式,促进成果转化,以及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任务情况,“约40分钟的考察中,总书记看得非常仔细,并不时提问。”


西安光机所测试与环境试验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大家,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7年来,西安光机所加强自主经费投入,强化源头创新、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

“今年下半年,ASO-S卫星即将发射升空。”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吕娟介绍,他们此次参与研制的ASO-S卫星FMG载荷,用于研究太阳磁场的发生、发展、相互作用,认识耀斑和CME(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能量积累触发、释放和传输机制,最终实现太阳磁场测量灵敏度优于5高斯的测量精度,该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位于先进行列。


西安光机所测试与环境试验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不仅如此,近年来西安光机所多项创新成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攻克了超精细、冷加工等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及整机集成技术,为我国自主研发C919大飞机国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等提供核心技术与装备,实现我国光子制造技术及装备从0到1的突破;组建若干研究团队、投入专项经费,通过申请中科院先导B专项,解决光子芯片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发的多款大规模光子集成器件,成功制备出目前世界集成规模最大的光交叉矩阵芯片,多项成果为量子计算发展开辟了新手段;研发的系列高性能条纹相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飞秒时间尺度物理量获取能力的国家。

在陕西省、西安市与中国科学院支持下建设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目前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阿秒条纹相机首次获得75阿秒的国内最短孤立脉冲。阿秒光源的研究和应用,未来有望在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不断实现原始创新、技术突破、应用引领,促进区域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助力西安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肩扛“国家责”

大国重器中贡献“西光智慧”

2021年8月20日,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任务的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在进行出舱活动时,把各自的舱外航天服摄像机对准彼此,记录下“太空漫步”的惊艳一刻。照片中,刘伯明几乎“挂”在空间站上,聂海胜看上去像“站在机械臂上”,背景是蓝色的地球。


西安光机所先进光学元件试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人抛光机。

航天员与地球的合影令人叫绝,而拍下这难忘瞬间的,正是西安光机所飞行器室历时10年研制成功的舱外航天服摄像机。该设备可持续开机6小时以上,攻克了诸多环境可靠性难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

“作为‘国家队’‘国家人’,我们时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马彩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至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多项重大科学探测任务,研究所不仅参与研制,并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研究方向,践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


西安光机所测试与环境试验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2015年以来,西安光机所参与了10余项大国工程:研制的“CE-5”全景相机及星敏感器等载荷,保障“嫦娥五号”月壤采样顺利返回;“天问一号”多光谱相机助力火星探测;全海深高清相机高质量保障“奋斗者号”全球首次万米级深海直播;“环境二号、高分十四号”卫星高光谱成像仪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高光谱成像技术领先的国家;“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实现了我国对海洋安全的持续监测。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你们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的激励,坚持自主研发、自力更生,通过建立大部制科研体系,整合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马彩文表示。

升级“西光模式”

加速成果“落地开花”

多年来,产学研如何紧密结合一直是困扰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关键问题。

“科研目标除了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还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马彩文表示,近年来西安光机所不断探索“人才+技术+服务+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西光模式”,同时坚持民生所向、市场所需,努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产品。

2015年,在考察西安光机所时,一台被誉为“扎针神器”的医疗设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他还饶有兴致地把手伸到仪器底下体验了一番。


西安光机所先进光学元件试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人抛光机。

如今,曾摆放在展厅里的这款“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除了服务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出口到意大利、法国、巴西等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决了医护人员戴着几层手套和时常起雾的防护目镜使穿刺操作异常艰难的问题,通过清晰成像、精准定位,提高了救助效率,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构筑起一层“防护网”。

近年,西安光机所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孵化的企业“明星产品”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正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梯内,无接触按钮终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降低了人们按电梯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金融机构内,借助无触摸人机交互控制终端,人们只需用手指在空中轻划,电子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签名……目前,西安光机所孵化企业已从2015年的52家上升到394家,天使基金从1.3亿元增长到累计总规模56亿元。


在西安光机所先进光学元件试制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就是西安光机所发展的方向。”马彩文表示,光机所正在积极打造“西光模式”升级版,构建“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的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引进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和投资孵化“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和生物光子三大产业集群。特别是去年,通过参与“追光计划”、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挥西安光机所在光子领域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带动陕西光子产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光子领域原始科技创新策源地。

下一步,西安光机所将继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发挥科研院所主力军作用,为国家科技进步和陕西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微红wh 2022-4-24 23:12 赞同 +1
nanandacu 2022-4-24 12:35 赞同 +1
人潮里 2022-4-24 11:02 赞同 +1

评论3

人潮里Lv.0 发表于 2022-4-24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雨中的流浪汉Lv.6 发表于 2022-4-24 15: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阿秒光源在西安科学城这边喊了三四年也没开工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