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这是唐代诗人张籍所见到的丝绸之路:无数的驼队从长安出发,满载着白练(丝绸)穿过沙漠、远去边塞。这条重要的贸易走廊在后世被并称为“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象征。
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了这条贸易通道更伟大的时代意义。
2017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以陕西自贸区核心承载区的身份,加速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以打造内陆临空自贸区为目标,在“放管服改革”“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营商环境国际化”等方面改革创新,用5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自贸”答卷。
自贸领航,从航空枢纽到开放门户
从古至今,一方贸易的兴盛,必然有交通基础作为支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一直在我国民航机场业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运输业务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因此在陕西自贸区获批时,空港新城功能区的一项主要试点任务就是要发挥航空枢纽功能,扩大对外开放。
2017年以来,空港新城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步伐加快,不仅获国务院支持开通第五航权航线,也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制度性优势,在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上推进改革。
第五航权指国外航司可经停中国机场再飞至第三国的航线权利,被业界誉为“最丰富、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之一。
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功能区已相继开通首尔-西安-河内、首尔-西安-洛杉矶、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3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和1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货运航线增长到39条,其中国际航线20条,相较于自贸试验区获批前的8条全货运航线,增长了近4倍。航线覆盖欧亚及北美13个国家19个城市,一张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得到初步建立。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仅是空港新城推进自贸区建设的第一步,依托强大的航空运输资源配置能力,空港新城还在谋求更大范围的开放。
随着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相继获批,空港新城在“临空+自贸+保税+口岸+跨境+航权”等优势叠加下,航空进出口货值占陕西省的75%。成功开辟了空港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和“通道”。
产业为核,从临空经济到“双港”联动
然而,空港新城这盘“航空大棋局”仍未下完。内陆临空型自贸区的构建,交通是基础,产业是内核。
在2017年陕西自贸区获批后,随着客货运中转集散能力不断提升,空港新城功能区的临空特色不断凸显,产业也不断聚集。
如今,空港新城功能区临空型总部经济也不断扩容,西部航企总部基地地位凸显,国航、东航、南航、深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基地集中落户。此外,包括航空物流业、航空维修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都加快发展。目前,区已有各类物流企业176家,建成投运物流园区11个;通过与西安机场海关对担保、服务、监管模式的创新,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境外飞机进境维修业务,为打开国际航空维修市场奠定良好基础。东航-赛峰起落架维修、科荣达APU维修等企业也相继落地。梅里众诚动物疫苗、航天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项目,以及临空产业园、中南高科临空产业港等产业载体相继投用,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功能区的临空产业规模已突破120亿元。
同时,空港新城功能区又发挥自贸协同优势与西安另一大“港”——国际港务区合作,推动“双港”联动发展,在西北地区率先探索出了“空铁联运”新模式,成功开通杭州-西安-昆明,兰州-西安-深圳2条示范线路,运输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30%,物流成本降低了20%左右。
创新为本,营商环境改善提升市场活力
五年所取得的成绩背后,是空港新城秉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理念,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的结果。
统计显示,目前仅在空港新城功能区就累计形成创新成果43项,并呈现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的趋势。
其中“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在全国复制推广,5年来,空港新城功能区总结提炼的“社会工作网格化管理”“互联网+国际快件派送跟踪”被国家部委发文复制推广,“航权开放助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获批国家服贸最佳实践案例;“文勘前置工作模式”“行邮税移动支付”“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机场协调运行新模式”“互联网+国际快件派送跟踪”“保税仓一仓多用”等9项创新案例在陕西省复制推广获评为全省最佳案例。自贸法制化方面,随着临空自贸法庭和临空经济仲裁院的设立,自贸区的国际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也随之迈出实际性的关键一步。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改革,也成为自贸区发展的关键支撑。自获批以来,空港新城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企业群众的办事成本,使得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
在此背景下,空港新城功能区的市场活力得激发。2017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增市场主体1.81万家,同比挂牌前增长394.5%。
优势叠加、助推地区竞争力增长
如今,空港新城功能区依靠枢纽建设、改革创新、产业培育以及政策、法制方面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空中丝绸之路”的加速成型,也提升了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的产业竞争力。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根据2019年《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全面建成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纵观全国,包括深圳、南京、合肥、武汉等城市,不仅有着与西安相似的产业结构,也将电子信息产业纳入重点发展目标。“群雄争霸”的背景下,要争取到好的项目、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所有城市都必须拿出比较性优势。
在西安,聚集着包括三星(中国)半导体项目在内的多个外资企业,受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所致,其生产原料与制成品“大进大出”的特点明显,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保障这些企业的货物运输重任交到了空港新城手中。
针对企业诉求,空港新城联合机场海关创新推出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这使得三星公司从首尔进口西安的半导体货物,能比以前提前1天进入其生产车间。此外,随着首尔-西安、西安-东京、首尔-西安-洛杉矶等多条“芯片航线”开通,高频次运输三星半导体原材料和产成品,既有效保障西安三星项目二期建设和产能扩充需求,也为西安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石。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2022年1月实施,中国与东盟、日韩澳新等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空港新城功能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也将推动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且就空港新城功能区的主导产业看,由于大部分RCEP成员国都将“航空器维修”列入正面承诺清单,因此区内的国际航空器维修业等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空港新城功能区下一步工作计划,将加速形成国际一站式航空器维修全产业链平台,为构建新时代陕西国际贸易大通道贡献力量。
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空港新城功能区正向世界展示着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