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开展业务情况1.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共承担市级重点项目6个,年内计划投资14.9亿元,截止12月底完成投资14.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3%;承担区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20个,年内计划投资21.41亿元,截止12月底完成投资18.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7.6%。已开工项目18个,开工率90%。2.不断完善规划建设体系。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将渭北新城37.51平方公里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扩充至150.6平方公里。目前,《西安(临潼)渭北新城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已上报市资规局。继续完善项目规划手续,已办理完成万祥新材料、浙商、吉恒等7个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办理完成新丰泰一期、益中普泰环保、西秦动力等7个项目的工程规划许可证。3.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道路建设。加快渭水二路(秦王一路至秦王西路)、秦王东路(渭水五路-渭水九路)、渭水八路(秦王一路-秦王二路)、渭水七路(秦王二路-秦王东路)建设,收尾工作已完成。对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青岛啤酒等项目进行配套完善,确保企业运营不受配套建设影响。根据十四运工作部署要求,超前完成渭水二路3万平方米绿化建设、渭水一路2公里绿道建设及道路提升工作;按时完成渭水七路7000平方米的绿化工作。做好配套项目建设。渭北综合医院项目制剂楼已完成全部施工,进入验收阶段;医疗综合楼主体建设已完成,外墙装饰装修完成73%;住院部启动土方开挖,基底静载实验已完成;确保如期运营。4.全面保障土地要素。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截至目前完成3宗555.49亩工业用地、2宗418.95亩居住用地招拍挂工作,实现收入19.34亿元。积极对接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高效率组卷上报,完成3个批次352.23亩土地报批组卷工作,其中2个批次175.52亩土地已上报省厅(汽车大学F3赛道、110kv变电站),完成5个批次1913.27亩土地报批组卷工作。5.合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两区合作共建渭北新城首批拟招商项目26个,总投资832.4亿元,拟用地总规模约1.7万亩,其中经开区项目21个。6.多措并举做好园区精细化管理工作。严格做好环保督查工作。针对园区94个工业源,21个施工源,巡查100余次,发现问题92个,下发停工整改通知单9个,下发停产整改通知单4个,移交相关单位督办1个,均已整改到位。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对辖区87家企业及在建工地开展安全生产指导及检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80余次次,专项检查2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单10余份,收到整改回复10余份,均已整改到位。2021年,共办理信访事项8件,区长热线340起,办结率100%。7.全力推进合作共建工作。积极做好股权划转、债务化解、资产债务清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产业规划编制、项目服务、征地拆迁、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及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切实推动合作共建顺利开展,实现平稳过渡。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36亿元,截止12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含划拨北田街办20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7.9%。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其中,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截止12月底,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10.4%;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6家,截止12月底,完成先进制造业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17.2%;实际利用内资23.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2.4%;实际引进外资3524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任务的92.67%。2.狠抓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渭北新城包抓汇邦上东城、陕鼓科技园、花漾青城、秦陵安置小区,管委会机关干部及渭北集团公司职工共109人战斗在抗疫一线,下属国企渭北餐饮公司35人全员投入蔬菜物资保供应工作。。一线干部扎实开展“敲门行动”问需解困,为群众代买水电气暖,主动上门为困难群体送医、送药、送菜、代购服务等,先后被中国网、新华网、人民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三、存在问题1、项目落地困难。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国土空间争取还有不确定性,尽管通过积极对接,省市承诺将城镇开发边界扩大至150平方公里,但因规划范围内占用大量基本农田和稳定性耕地,省市最终承诺的渭北新城规模还有不确定性。二是用地指标欠缺,目前国土空间规划正处于编制阶段,加之受过渡期规划影响,当前需落地项目用地指标不足,土地占补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优质招商项目无法尽快落地建设。三是实施主体变化,当前相关土地、规划及项目资产已逐步移交经开区,但征地拆迁、土地供应等事项还未理顺,导致区域内在建的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直接影响2021年度考核。当前临潼签约的12个项目还未评审,项目落地难,客商投诉多,影响临潼营商环境。2.债务风险严峻。渭北新城发展之前形成的债务偿还时间集中、待偿还资金量大。截至8月底,渭北国企平台带息负债达74.26亿元(含金融类刚性负债68.46亿元),其中9-12月到期本息13.87亿元,债务偿还短期履约风险大。另外,我区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清查结果进行核查,经核查在经开区所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评定基础上还存在10.79亿元债务差距,两区据实核对确认后,按照共建协议约定正式移交。3.园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临潼要与经开合作,组团管委会的土地招拍挂工作停止。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后续征地拆迁工作还未启动,辖区内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停滞,管委会垫付大量日常管理费用;渭北医院建设缓慢,已被市上多次通报;在建工程遗留问题(尤其是安置区、学校教学设施及办学经费等民生工程)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支持合作共建的信心。四、今后工作打算一是抓主要经济指标。2022年要不断深化与经开区各项目经济发展融合推进工作,大力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合力创建“国家零碳示范区”,力争全年有8家以上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5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15%以上。二是抓规划提升衔接。初步形成了2轴(横向创新融合发展轴、纵向综合服务发展轴)1廊(生态廊道)4组团(近期融合发展组团、中期孵化科技组团、远期协同发展组团、远期枢纽物流组团)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和6大专业产业园区规划,协调好空间布局,完善好配套设施,传承好历史文化,科学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确保园区规划体系与大西安规划体系紧密衔接、无缝对接。三是抓高端产业集聚。以“专精高端核心配套、强化链式协同发展、打造品质产业新城”为核心思想,结合国家重点战略与宏观发展趋势,创建“国家零碳示范区”,着力“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要求,紧扣“跨渭河产城融合发展新支点、政区合作共赢新样板”定位,在高端产业、产业高端上做文章,围绕航空动力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消费品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秦创原”科技创新园、高端制造服务园“6”大专业化园区和“1”个综合配套服务区的6+1产业发展体系,聚集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培育现代产业复合增长极,打造高端制造配套示范区,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四是抓基础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快组团内部主干道路的建设工作。启动秦王东路(渭水五路-渭水七路)、渭水二路附属工程(秦王二路—秦王西路)、渭水四路(大秦路--远秦路)、渭水六路(秦王二路-秦王东路)、渭水七路(秦王西路-秦王东路)等重点道路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区域发展承载力。年内启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110KV渭阳变电站建设、秦王二桥南岸大堤互通式立交工程;加快推进渭北医院、渭北邻里中心、御佳苑安置区(二期)、任留新家园(一期)等项目建设进度,以满足园区群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使渭北新城功能更加完善,承载力显著增强。五是抓项目落地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按照“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和“创新、一流、务实、高效、担当”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积极跟进已组卷上报的1913.26亩土地的审批出让工作,确保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动力产业园、西北有色院科技产业园两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六是抓融资平台优化。资本是园区发展的血液。加快对下属国有公司进行业务整合和资产重组,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做大做强做实融资平台;建立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推进园区快速建设。七是抓要素供给保障。抓政策保障。要根据发展实际,制定西安渭北新城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实施分类扶持引导和重点跟踪服务,切实支持带动能力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助推园区快速发展。抓土地保障。加快土地收储及报批出让工作,保障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抓资金保障。紧跟产业需求,整合资源,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早投产、早达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