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各种关于“人性冷漠”、“道德滑坡”的提法甚嚣尘上时,许多温暖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合肥农妇“以德报德”,辽阳3位年轻人撑伞扶起跌倒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人们关于“扶与不扶”的争论。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弊病并不能代表社会全貌,我们批评和鄙视不道德的行为,我们褒奖那些“最美”的人和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社会越来越公平正义,越来越有道德良知,并惠泽我们每一个人。而社会的道德良知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实现,“我们拒绝袖手旁观”,正如一位诗人说的: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百行以德为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对道德情操的完善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道德,这个其实并不高远的追求,正是我们个人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活质量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与道德终身相伴。古语讲“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标准并非高不可攀。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感动他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次次被感动。从自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汇聚成无穷的道德力量,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会更加让人感到安全和安心。
在越来越自觉的道德实践中,人们的道德日渐升华为一种追求进步、崇尚文明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每一个人作为国家公民所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人文关爱和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就是良好的公民素质;外化成社会力量,就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