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渭南将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新增学位7480个;建成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平台,新增停车位3500个以上……
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华商报记者梳理的关键词,可以清晰地了解渭南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
关键词1:工业倍增
今年,渭南工业倍增计划实施项目165个,完成投资362.5亿元。
坚持工业强市,加大资金投入,加速能源、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启动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加快龙钢、金鉬等重点企业提档扩能,推动达刚路机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
抓好中联重科、陕西进平等36个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在15%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南京金龙纯电动商用车建成投产、帝亚新能源汽车扩产增效。
启动渭南高新区引擎计划,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
推动渭南经开区打造食品医药等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支持卤阳湖建设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产业园区,韩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关键词2:乡村振兴
今年,渭南将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30个,完成投资115亿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重点关注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特殊困难群体。
有效落实产业就业支持政策,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设立500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农村改厕5.4万座,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座。
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持大荔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强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
关键词3:城市建设
今年,“三四五”行动计划实施项目568个,完成投资263.8亿元。
开展多城联创,全力确保文明城市创建首年排名前10,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常态化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节水型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
以7大类169个城建项目为抓手,打通车雷大街中段等11条“断头路”,确保朝阳大街雨水管道等7个内涝点清零。
改造老旧小区200个以上。其中,临渭区计划申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1个,主城区红化小区、渭通家属院等80个老旧小区将完成改造。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以及目前排查出的23个房地产、12个物业乱象,坚决整治到位、绝不手软。
推行精细化管理,用好数字城管平台,实施32个市容市貌提升项目,完成城市违建“双零”目标。城镇化率达到53.3%。
关键词4:交通路网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成投用国家民机试飞基地,启动渭南华山支线机场建设。
开工建设西延高铁富平段,开通西安一渭南一华山、潼关“绿巨人”动车。
加快澄韦高速、韩黄高速建设,推进西禹高速蒲城至涝峪改扩建工程,尽快复工韦罗高速。
建成342国道白水—澄城—合阳段,开工建设208省道临蒲界至故市段。加快渭南至卤阳湖快速干道前期工作,为打通渭北工业走廊奠定基础。
关键词5:社会治理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紧盯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突出抓好入境闭环管理、冷链食品检测等环节,坚决切断病毒传播扩散途径。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防群控能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优化社区治理网格体系,建立“群众点单、组织建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领导包案下访制度,开展重复信访集中治理,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格局。
关键词6:民生保障
今年,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帮扶实现全覆盖。
建成天然气储气库项目,增加储能2万立方米,有效解决“气荒”困扰。
建成供热管网12.7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850万平方米。
完成中心城区给水管网平差工程,逐步关闭地下水源,形成主城区环状供水。
建成桥峪、涧峪水库输水管线,实现向华州区供水。加快农村水源、水厂等改扩建,提升20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
建成投用市多功能馆(档案馆、城建档案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妇幼活动中心)。
开工建设市第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
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新增学位7480个。其中,新建西安交大附小渭南分校、渭南高新区第五小学、潼关县岳渎小学、澄城县城关第六小学等7所中小学,改扩建富平迤山中学、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等4所学校。目前,投资2.5亿元、校舍建筑面积32829平方米的西安交大附小渭南分校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增加学位1350个。
建成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平台,新增停车位3500个以上。
建成西华公园、六泉公园和8个街头绿地公园。
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