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良田沃野上振兴 田园美景中生活 西安高新区推进乡村振兴绘就现代农村美好画卷

12672 0
发表于 2020-12-25 15: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片1.jpg

风光旖旎的田园,舒适整洁的房屋,环境优美的庭院……从秦岭脚下的九峰镇出发,一路向东再向北,在高新区广阔的农村走上一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一幅现代农村的美好画卷在眼前无限延展。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深入实施“十个一工程”,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全方位、成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户厕改造、污水处理、文旅融合、镇街文化中心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深刻改变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使农民生活呈现出全新面貌。

管网入户户厕改革
基础设施建设补强民生短板

南边的秦岭巍峨翠绿,沙河水与太平河在东边交汇,生活在绿水青山间的大良村村民让不少人心生羡慕。

长期以来,宋东村、宋南村、宋中村、宋西村及大良村5个村子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沙河,使得沙河成了一条“臭水河”,村民对此怨声载道。2020年5月,随着宋东污水处理站的竣工交付,沙河逐渐从之前的“臭水河”变成了村民的“亲水河”。

宋东污水处理站是高新区“十个一”工程项目之一,总投资达1300万元,主要收集处理宋东村、宋南村、宋中村、宋西村、大良村5个村产生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该项目的建成,将沙河水质提升至准IV类标准,为沙河沿岸12000多名群众带来福音。


村民解师傅表示,现在沙河边空气新鲜、风光秀丽,蚊子也少,不仅附近的村民去河边散步休闲,还有远处的人到这来钓鱼,原本人人都绕着走的臭水河,现在大家都想贴着走。

户厕改革是又一项关乎村民生活的民生大事。

今年以来,高新区按照“四无”(无臭、无蝇、无蛆、无害化处理)“六有”(厕屋健全、有顶、有门有窗、有照明、有水、有蹲便器)、内外墙体粉刷、地面及内墙贴瓷的改造标准,深入推进厕改工作,完成4035户厕所改革,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蓝色的彩钢顶、洁白的墙面和蹲便器……改造后干净卫生的厕所,让西安高新区灵沼街道冯村全体村民非常满意,今年9月,他们给负责厕改工作的西安高新区农水局送来了锦旗。

企业带动科技加持
现代农业发展引领产业振兴
图片5.jpg
图片3.jpg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草堂街道李家岩村锣鼓喧天,数百名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丰收。今年,李家岩猕猴桃产量再创新高,群众的喜悦之情高涨。

近年来,高新区以猕猴桃、葡萄、花卉等为主的区域特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全区现代农业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据了解,目前,高新区托管区域内猕猴桃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8万亩和2.2万亩,同时重点打造东大、秦渡、庞光、草堂街道葡萄产业集群,和秦渡、五星花卉产业集群,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高新区区域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中,农业科技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位于九峰镇的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长期以来,在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示范带动等多个方面为高新区猕猴桃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撑和服务,其研发的“瑞玉”新品种,树势强健、早果丰产、耐储运、货架期长,且含糖量超过20%、香甜可口、久置不腐,是全球公认的颠覆性品种,并获得202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包括“瑞玉”在内的高科技含量猕猴桃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产业链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广大种植户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今年3月,高新区正式起步探索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及西安卉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认定为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振兴的推动力。

书香景美乐业安居
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2.jpg
图片4.jpg

“你看这个文化墙,上面都是咱细柳的历史故事,扫码就能听。”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看到细柳街道书香镇街文化中心内的文化手绘墙。

细柳街道书香镇街文化中心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内有咖啡饮品区、阅读区、畅销书区、有声阅读区、儿童阅读区、云岭会客厅等功能区。如今,细柳街道书香镇街文化中心已经成为不少村民闲暇时“充电”休闲的最佳选择。

在高新区,像细柳街道书香镇街文化中心这样的基层文化服务场所共有12个,覆盖全区所有镇街,有力推进阅读资源公平,有效保障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高新区正在以书香镇街文化中心为圆点,带动农村书屋、乡镇校园图书室、乡镇企业图书室等基层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机构,向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前行。

东大街道南依秦岭,气候温润、水源充沛,其水稻种植从西周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并衍生出在关中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今年年初,高新区在东大西庄村、北大村建起了千亩水稻基地,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吸引了大批游客体验观光。

庞大的客流为西庄村带来新商机,借力月光经济的发展机遇,西庄村在水稻基地附近设定固定经营场所,引导村民合理摆摊设点,并策划组织夜间文艺晚会吸引人气,累计接待游客数万人次。而周边的50户村民,每晚都到水稻基地周边来摆地摊,渐渐的,这里已聚集成一个小型夜市,在给水稻基地集聚更多人气的同时,也为村民们增添了一个家门口创收的新途径。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高新区在争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在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