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政府,陕西省政府、国家文物局、住建部、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如果都不能被认为是官方,那我无话可说
你认为“官方把西安排在十大古都之首”不知出处?是何官方?
我所说教科书是人教版教育部审核的,你的多种教科书“秦咸阳位于渭河两岸,由于渭河北移更多部分位于现西安市境内”请举出是哪个版本,比教育部还权威?
咸阳秦灭后并不是就一直到唐就属于长安县,除短暂划归长安县外,还先后或同时有新城、渭城、五陵邑、石安县、始平县等县级设置,在其上还有前秦至隋230多年的咸阳郡,唐初咸阳县并非由长安县分出,而是依原咸阳县区域分泾阳县(划入的石安县部分)、始平县而设立。
西安咸阳历史一体,二者历史上互为京畿。西安完全可称为秦都,就跟咸阳也可称为长安一样,“五陵年少争缠头”西汉长安城郊最富裕的五陵邑位于今咸阳,上林苑也部分位于今咸阳,只不过从地域、城市遗址主体及现有政区考量侧重点不同,所以国家定义秦咸阳位于今咸阳,汉长安位于今西安。
是否合并该怎样一体化不是我想说的议题。我只想表明对历史应有的正确态度。没有正确的态度就很难有正确的认识,这对一体化会造成思想情绪的分裂。
最大的问题,许多站在西安立场上的朋友对西安与咸阳的认识是持两个标准。
第一地域。说咸阳就把咸阳尽可能的说小,不按行政区划,只拿比咸阳市区还小的多的明清古城说事,今日的咸阳是咸阳驿渡口,不配称秦都咸阳,完全罔顾秦咸阳城遗址、五陵塬位于今咸阳市版图的事实。说西安则拿行政区域说事尽可能的大,十三区县加代管的西咸新区,周秦汉唐都在其内,十三朝古都自是荣耀。更甚至扩大到只要历史上治所在西安,比如43县的关中道,也都认为应该是今日西安的。如也按对咸阳的标准,今日的西安只是明城即使与唐长安部分重合,凭啥叫周、秦、汉都?咸阳历史上也有秦内使、咸阳郡、陕西第十行政督察区等地位类似地级市的设置,但被认为一直就是县的地位,西安为什么就一直是地级市的地位?
第二历史传承。对咸阳,你历史上曾改名了有段时间不叫咸阳了,城市地址变动了,行政区划变动了,今日的咸阳是秦咸阳吗?凭啥叫对秦咸阳的继承? 对西安,虽然历史上也多次改名、城市地址变动、行政区划变动了,但那都不是事,我是一脉相承呀,自然还是十三朝古都。如果按照对咸阳的要求,早都没有个地名叫丰京镐京了,西安凭啥继承周都?京兆、西安府、关中道早都随历史变迁沉入史册了西安凭啥又认为是对人家历史的当然继承?
陕西有句俗话合伙生意做不得。不是做不得,世界上的大公司都是股份制的,不遵循合理的分配权益机制,以大欺小、以强陵弱,漠视甚至侵占合伙人权益,自然难做。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都懂,但是在西咸一体化方面有许多人却选择性无视,既想获取咸阳利益又对咸阳各种贬低,“饿的饿的都是饿的”虽是调侃但实在太过形象了。西咸一体化,要发展就要解放思想,而缺乏应有的公平、尊重、互惠互利的这种与国际化大都市极不相符的狭隘小家子气质及对伙伴居高临下的态度,已成为一体化建设最大的障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