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厚德载物,厚德养家,一个家庭有了优良的家风,可以促进亲人间相亲相爱,可以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幸福和睦。
今天,跟随小耀一起走进孝老爱亲模范薛会霞的生活,感受她平常却不平凡的一天。
薛会霞今年57岁,沣东新城斗门街道梦白社区人。自1984年结婚以来,一直和家人和睦相处,与婆婆赵玉芳老人共同生活已经有三十六个年头,每当说起婆婆年轻时在农村做活的泼辣干劲,身为儿媳的薛会霞都会有无限的感叹与敬佩。
2013年5月梦白村拆迁,薛会霞一家人搬到斗门镇新庄村租房过渡。在这期间,婆婆患上了严重的便秘,为此,薛会霞和丈夫四处求医问药,不仅将老人带至咸阳、西安等地诊治,还寻求老中医为婆婆开中药进行调理,因为怕天气热影响到中药药效,她将煎好的汤药放置冰柜进行冷藏,等到吃药时再加热。为了缓解婆婆的腿脚浮肿,她把煎中药剩下的药渣兑上热水为婆婆泡脚;为了让婆婆如厕方便,薛会霞要求儿子薛晨光专门购置坐便器,为婆婆提供便利。
以前还没拆迁的时候,为了让村里人和婆婆能够闲聊,让婆婆不会感到孤单,她经常邀请邻居家的老人来家里和婆婆拉家常。如果遇到附近村镇有庙会、热闹的场所,薛会霞都会骑上三轮车带着婆婆四处逛热闹,让婆婆尽可能减少生活的落寞感,丰富婆婆的生活。
一直到现在,赵玉芳老人逢人就夸自家的好儿媳。
在梦白社区他们家不算富裕,但为了婆婆晚年生活更安逸一点儿,家里只要购置了新家具婆婆一定是第一个用的、有好的饭菜也是优先为婆婆留着,这些行为让社区里很多老人都很是羡慕。 2018年10月份,婆婆外出不慎滑倒,本就有严重腰疼病的婆婆更是雪上加霜,从此再也无法站立行走,病倒卧床。面对现在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一丝丝伤感充溢在薛会霞的心头。
在和我们聊天时,薛会霞还会不时给老人喂些水果。自从老人病倒卧床之后,日常繁琐的家务活变得更加繁重。对于婆婆的事她一直是亲力亲为,为了给婆婆理发,薛会霞买了削发器,定期为婆婆理发,给婆婆洗澡,精心伺候婆婆的日常起居。
薛会霞的行为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到薛会霞对待老人的种种举动,小耀和她的三姑姐几近落泪,她的三姑姐说:我们几个姐妹没有做到的事,薛会霞做到了,也难怪母亲在病床前总是念叨儿媳妇的名字。
时常看到薛会霞照顾婆婆的情景,他的丈夫和儿子都对薛会霞表示敬佩。儿子薛晨光和我们说:自从他记事起,就没听见过母亲与奶奶吵架、干仗,他们家一直和睦生活,他结婚后,他的爱人在母亲的感染下,也对奶奶很孝敬,尤其是奶奶卧床以后,经常为奶奶购买尿不湿、隔离垫等。由于担心常年卧床的婆婆将身体压烂,薛会霞请她的女儿薛怡专门到西安为婆婆购置气垫床,让婆婆可以减轻不适。
梦白社区曾经评选最美家庭时,六组组长极力推荐好儿媳薛会霞。他认为,一个家庭老老小小好几口人能和睦相处很多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赵玉芳老人多年疾病缠身,白内障导致视力几近失明、腰肌劳损无法自主行动、大小便失禁令人闻之都为之寒噤,可在薛会霞的操持下,老人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确实令人钦佩!
也许薛会霞不会讲述“羔羊跪乳”的故事,但是她用日复一日平凡细小的劳作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也许她不会演唱《婆婆也是妈》的歌曲,可一桩桩一件件对待婆婆的小事难道不比歌曲更加动人吗?薛会霞的行为浸润在身边每个人的心中,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可以继续弘扬下去。在未来的日子里,凝结在我们每个人血脉中的孝老爱亲情怀不会改变,营造良好家风的文化心理也不会改变,这些必将成为我们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