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更长安 于 2020-11-5 09:42 编辑
十年前,西安曾喊出过这样一句城市形象宣传语:“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凸显着西安的人文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优势。
今年,“山水”再度成为西安的城市热词,频频见诸官方会议和媒体上。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从口号变为行动: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建设“三河一山”绿道。
最近,我们拿到了详细规划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方案,从中发现诸多亮点。
壹 论起当下西安的“头等”大事,非300多天后的全运会莫属。
为了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西安可谓下足了绣花功夫,从道路到背街小巷,再到生态景观,城市面貌正在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去年,在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大会上,西安提出以“三河一山”环线绿廊、护城河内环绿廊、灞河两岸绿色生态文化廊道为重点,打造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生态西安”。由此,“三河一山”绿道概念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并成为热点话题。
今年9月,西安印发《“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实施方案》: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一条呈现多彩自然的生态廊道,一条体验古都山水文化的遗产廊道,一条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幸福廊道。
具体怎么做?我们从方案设计中看到了详细的规划。
方案显示,总长303公里的“三河一山”绿道涉及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灞桥区、蓝田县、经开区、未央区、高陵区、西咸新区、高新区、长安区等10个地区,串联起古都文化中心(古都绿道-城墙绿道)、运河遗产廊道(沣河-昆明池-汉城湖-漕运明渠-广运潭)及古驿道遗产廊道(唐城墙-子午大道&长安大道-子午古道-峪谷古道),并通过绿道有机连接沿线文化遗产点,比如大汉漕渠、龙首渠、灞上仓、武关道、大峪古道、钟原驿、子午驿、灞青泥驿、文昌桥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超级绿廊沿线将构建渭河城市生态发展廊道、秦岭悠然风土体验廊道、沣河创新文化休闲廊道、灞河对外开放展示廊道4条生态游憩带,103个公园景区农园(含咸阳3处),包括渭河中轴生态公园、草滩郊野运动公园、高陵泾渭分明生态公园、祥峪口公园、沣峪口公园、终南隐逸文化苑、城市之窗、丰镐之洲、丰京遗址公园、镐京遗址公园、沙湖公园、荷花池公园、仪祉湖雨洪公园、秦岭之门、香积寺公园、居安公园、韦曲公园、杜牧公园、兴教寺玄奘文化园、滈河生态走廊、柳青纪念公园、奥体水秀广场、奇石园、会展丝路公园、汉三陵遗址公园、灞河华胥公园等。
其中,位于中轴线古都文化传承轴、东西轴线盛世风情轴、东轴线国际开放轴、西轴线科技创新轴上的渭河中轴生态公园(西安北站)、秦岭大终南山旅游景区、城市之窗(阿房宫站)、丰镐之洲、奥体广场、丝路公园等6处将重点打造。
©秦岭白鹿原段
©太乙宫正街景观桥
©沣河城市之窗
©丰镐之洲
©终南山杏林苑
贰 在“三河一山”绿道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是灞河。原因在于,其不仅被誉为西安版的“塞纳河”,而且是全运会的“迎宾河”。
根据规划,灞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涉及河道长度约15公里,南起东城大道、北至灞河入渭口,改造总面积约190万立方米,主要以国际港务区段及浐灞生态区段建设为主。
国际港务区段的建设内容,包括灞河右岸北三环至灞河入渭口左岸北三环至东风桥的综合提升,全长约4.12公里,核心区域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700余米,蓄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将于明年3月全部完工。改造综合考虑奥体中心和国际港务区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和标志性,集水利改造、淤泥固化、市政道路、园林绿化于一体,结合灞河的自然地理环境,以“灵动、绿色、生态、柔美”为设计定位。
2021年4月底,将建设完成港务南路桥1座,水秀公园、灞渭湿地等2处节点;完成渭河段灞渭桥至港务西路的渭河南岸绿道建设,建成一级驿站1处、三级驿站6处。
目前灞河东岸河堤区扩宽、市政道路路基填筑已经基本完成,南北游园的地形也初具规模,西岸视觉廊道地块清理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1月底前,灞河东岸完成步行道、自行车道、市政行车道路贯通,12月底前主体建设完成、形象基本呈现。
©奥体中心景观效果图 | 图源国际港务区
除了灞河岸边之外,国际港务区还在奥体中心周边“三纵(迎宾大道、杏渭路、港务西路)六横(广场南路、潘骞路、柳新路、向东路、港务南路、秦汉大道)”等主干道、中轴公园及灞渭桥岸线生态廊道绿化三大板块,设计绿廊成环、绿道成网、绿心点缀、绿荫覆盖的公园陆港,新建绿地200余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5万余株。
浐灞段改造部分,灞河右岸欧亚大道至东三环段进行景观提升,东西长度约2.5公里,南北宽度250-440米,景观提升改造面积约89.6余万平方米,以建设连接城市、自然和文化的国际滨水公园,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绿色地标和西安市东轴线的魅力绿色城市会客厅为目标,配套完善广场、园路、服务建筑等,同时设置16000平方米集散广场和9000平方米林下空间,打开景观视觉通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丝路会展公园,二级驿站6处、三级驿站10处。届时,站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楼观景平台,灞河滨水美景将尽收眼底。
欧亚大道至北三环段将营造“山水田园、诗意栖居”的自然格局,届时,4米滨水步道+7米绿道+2米人行道的绿道建设、广运潭公园跨河人行桥、绿地广场、游船码头、服务驿站和绿化提升等内容,将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亲水空间。目前,涉及灞河绿道的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中旬西安市资源规划局对外公示了灞河沿线景观提升详细规划。除了生态绿道,陆港灞河幸福岸线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遵循“一湖(全运湖)、两岸(灞河两岸)、三道(梧桐大道、柳烟绿道、云水花道)、八景(金桂迎客、全运广场、漕渠寻渡、灞上观澜、龙腾灞水、秦霸逐风、榴花映天、灞柳风雪)”的规划结构,打造滨河景观纵向串联、轴线景观横向延展、水体绿廊有机渗透、互为对景的景观空间,将为全运盛会绘出华丽的滨水天际线。
立足“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造沟通秦岭与渭河的区域绿色生态廊道、传承古都千年文化积淀的历史轴线,形成东岸现代文明与西岸千年古都交相辉映的城市滨河带。”这是西安有关部门对于灞河的定位。
©灞河沿线景观提升效果图 | 图源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叁 当然,还有西咸新区、高新区、长安区负责建设的沣河绿色廊道。
按照规划,西咸新区段将建设总长度约155公里的中心绿道,245公里的十八条特色绿道,以及若干社区绿道 (推荐阅读:城西这条城市绿廊将成为大西安生态主动脉),包括创新绿道、锦绣绿道、沣城绿道、中心绿廊绿道、科学城绿道、古今绿道、丰镐绿道、太平河绿道、遗址绿道等,2022年基本完成。
©滨河绿道效果图
©中心绿道沣河段建设效果图
而高新区段将分沣河一期、二期,梁家滩一期、二期、三期,国际社区东岸等五段建设,打造集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绿色防洪、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推荐阅读:你看,沣河三年后的模样!),提供运动、休闲、观光等活动场地。
根据方案计划,到2021年4月底,205公里“三河一山”绿道将全线贯通。其中,灞河隋唐灞桥遗址—渭河—沣河仪祉湖74公里的核心段绿道将实现无障碍贯通;绿道沿线服务设施配齐,绿化工程、亮化工程、休憩驿站等将全部建成,并与沿线景点公园、重要建筑游径贯通;其余131公里绿道全线贯通,一级驿站基本建成。
到2022年底,“三河一山”绿道将全面建成。绿道总长达到303公里,游径总长410公里,串联103个游憩点和42个遗址点。
届时,“三河一山”绿道两旁的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三中心”,以及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诗经里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等点位,将形成一条展现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廊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渭河中轴生态公园
正所谓,城市治理如绣花。
秦岭、灞河、渭河、沣河承载着古都西安的许多厚重历史,藏着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的美好记忆。而全域生态治理下的西安,通过一条生态廊道、遗产廊道、幸福廊道的打造,不仅能提供更优美更舒适的文旅新场所,而且可以充分展示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国际化现代化新形象。
我们期待“三河一山”绿道全面建成,再现“八水绕长安、翠绿满皇都”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