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红薯飘香脱贫路

7330 0
发表于 2020-9-28 09: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天,种下扶贫的种子
金秋,收获脱贫的希望
今年4月
空港新城太平镇红薯产业扶贫基地
200亩红薯开始播种
在扶贫、技术人员持续指导下
太平镇172户贫困群众入股,参与耕种
如今终于迎来了收获


阡陌间欢声笑语喜丰收
60岁的杨会云是红薯基地的“股东”之一,家住太平镇西留村的她曾经是村民口中的“可怜人”。杨会云家一共五口人,老伴、儿子和女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为要照顾家人,杨会云一边务农一边在周边打些零工,生活压力很大。作为新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会云加入红薯基地,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政府的政策好啊,有低保和残疾补贴,现在又有了种植红薯的收入,生活更有保障了。”


🔺正在分拣红薯的杨会云。

年初,当太平镇的扶贫干部告诉杨会云,可以用500元入股红薯基地时,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现金,递到了扶贫干部手中,“听说去年别的贫困户自己种都把钱赚了,今年又有了基地,肯定没问题。”
与杨会云一样,71岁的姜芳芹是太平镇枣坪村的贫困群众,她去年在自家土地上试种了1亩红薯,净收入1000多元,今年姜芳芹也早早入股了红薯基地。
今年4月21日,占地200亩的太平镇红薯产业扶贫基地正式启动,成为空港新城参与贫困户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扶贫产业项目。在扶贫和技术人员持续指导下,入股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到翻土、播种、除草、覆膜等作业当中,经过5个月的辛劳,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9月25日,秋风带来凉意,但挡不住杨会云和其他入股群众“火热”的热情,他们结伴来到基地,分拣已经被农机翻出来的红薯,阡陌间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红薯长得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利用电商平台打造“网红产品”
在基地分拣红薯的人群中,除了入股的贫困群众,还有太平镇的扶贫干部们,他们在田埂间将红薯从地里拣出,装框运输到电商服务中心。
“去年由镇上免费向23户贫困户提供红薯苗分散种植,反映良好。”太平镇扶贫干部王朋介绍,有了成功的经验,年初经过镇上研究,决定利用闲置土地,将红薯种植基地化,“贫困群众每户出500元入股,政府按照每亩地500元的标准进行苗木补助,在扶贫办的指导下,设立理财小组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


🔺在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贫困群众将红薯分拣、装框。

除此以外,太平镇还选用了西安灞桥区乐思薯红薯专业合作社提供的秦薯5号脱毒红薯苗木,并由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后期销售推介。“有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销售的兜底,贫困群众参与的热情也高涨起来。”王朋说,此次基地当季红薯的收成应在30万公斤左右,每户入股贫困群众预计将分红至少在1000元以上,“目前,收获的红薯销售情况良好,除了辖区企事业单位的团购外,主要将以电商模式进行网上销售。”


🔺已经成为网红产品的太平红薯,正在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在太平镇陈贠湾村,基地收获的红薯被一车车运到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该村的贫困群众正在中心分拣包装红薯。作为此次基地红薯的网络销售企业,陕西慈航优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超荣介绍,作为本地电商,除了日常经营以外,帮助扶贫产业的发展和扶贫农产品的销售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公司年初成立后,通过太平红杏的网络销售,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通过平台、直播销售等方式继续推介太平红薯,打造新的网红产品。”


🔺网络直播拓宽了太平红薯的销路。

推动产业扶贫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近年来,空港新城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因地施策、因时而宜,利用太平镇传统农业优势,策划、包装“杏花节”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品牌,在中蜂养殖、参股扶贫等项目累计为94户贫困户发放分红30.96万元
同时,空港新城广泛开展消费扶贫,组织杏花节展销、农产品品介会等各类推介活动近20次,帮助区内群众实现32万元销售额。空港新城还引导群众深入发展电商产业,设立就业帮扶社区工厂,为14名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保障。目前,在辖区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329户贫困户中,成功帮助699人实现就业,增加了收入。


🔺风靡全网的网红主播“杏奶奶”正在通过直播平台推介太平红杏。

今年,空港新城在太平镇陈贠湾村举办了太平红杏采摘节暨电商扶贫推介会,成功打造“杏奶奶”这一网红品牌,吸引辖区200多家电商销售企业及个体通过线上销售太平红杏,完成了32万斤红杏销售,帮助贫困户及其他果农实现了110万元创收。


🔺“美丽空港生态空港”首届葡萄文化节顺利举办。

在多元化消费扶贫助农增收方面,空港新城还举办了“美丽空港生态空港”首届葡萄文化节。通过特色唐文化互动活动吸引周边万余名游客品尝葡萄美味、体验采摘之乐,帮助顺陵村及周边200余户果农扩大销售。
未来,空港新城将继续发挥政府引领带动作用,做好红薯种植基地后期管护工作,研究调研下一季种植农产品种类,充分发挥“政府+贫困户+合作社”新模式,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加速建成以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带动群众增收、巩固脱贫成效为目的的特色扶贫产业。同时,利用辖区电商产业优势,助力红薯等扶贫产业发展,带领辖区贫困群众真正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