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就业方式也不断发生着新变化,一个个新职业应运而生。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9个新职业名录,“城市管理网格员”位列其中。 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在空港新城,刚刚“转正”的网格员们正日复一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巡查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打通城市管理“神经末梢”,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认真负责,乐当群众“贴心人”
9月初的一天,一位老人走进空港新城北杜街道办事处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姨,您是来办什么事吗?有啥问题你对我说。”发现这个情况后,新入职一个多月的网格员刘美迎立即上前了解情况。
“我想申请一下残疾人器械,办理残疾证,但是不知道咋办。”得知老人需求后,刘美迎将老人引至办事处服务大厅相关窗口,认真帮她办理相关业务。拿着崭新的残疾证,老人紧紧握住刘美迎的手,不断地说着感谢。
在北杜街道办事处,这样温馨和谐的景象时常出现。今年7月底,北杜街道下放网格员进社区,通过开展入户信息采集登记、政策宣传讲解、社会事务服务等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送上贴心服务,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网格小帮手”。
用心耕耘“责任田”,细致入微得肯定
“姨,你住到这啥都好吧?以后有啥问题可以找我,你就叫我小刘!”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底张街道幸福里社区专职网格员刘旭曼对在这里休养的老人说道。
今年4月底,幸福里社区组建起了一支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并按照每200-300户为一个网格单元,将幸福里社区细分成13个“全科”服务网格,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将服务延伸到细枝末节,送到群众身边。 7月的一天晚上,社区居民贺华家突然停电,家里只有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妻子联系在外的贺华,紧要关头,贺华向常上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网格员刘旭曼求助。刘旭曼第一时间赶到贺华家里,联系物业帮忙排查电路,不到半小时,顺利解决了问题。
第二天一早,贺华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社区,过后还送去了写着“尽心尽责、为民服务”字样的锦旗向刘旭曼表示感谢。 在底张街道,还有许多和刘旭曼一样的专职网格员,她们每天都穿梭在社区各个楼栋单元,谁家停水了、谁家没电了、谁家老人需要办理敬老优待证了......她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主动提供服务,用热心和真心为群众提供全天候贴心服务。
全面担当,做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大爷您坐好别动,咱们志愿者现在给您理发。”“大妈,您在这边坐着等一下,待会就到您了……”在太平镇举办的义务理发活动现场,网格员刘青正忙前忙后招呼着前来理发的老人们。 为服务辖区老人,使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太平镇举办义务理发活动为寨头村空巢老人和70岁以上老人义务理发。活动举办前两天,刘青便在村民群里发布活动公告,考虑到老年人很少看手机,她还号召村里的年轻人和其他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活动当天,前来理发的老人络绎不绝,志愿者为大家一一仔细理发,老人们开心不已。“叔叔阿姨,我们是咱们寨头村的网格员和志愿者,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会来为你们理一次头发。”刘青向老人们说道。在义务理发服务中,网格员和志愿者们还陪着老人谈心聊天、嘘寒问暖,给他们送去精神慰藉。 作为村镇服务群众的基本力量,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走街串巷,直接面对群众,接触群众、了解民情、上传民意、解决民困,最大限度减少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 面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同步推进的网格化发展新形势,空港新城积极探索,推行农村网格“一员多职”,城市社区“一格多员”的工作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个新城网格、3个街镇网格、44个三级网格、135个基础网格、16个专项执法网格、194个专属网格,并设立新城、街镇两级网格化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空港新城网格化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新城通过党建领航常态化,切实引导服务方向,坚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使每一个网格成员都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形成了共治、共享、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用“小网格”激发社会“大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