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话说过年最重头戏是什么? 那一定是大年三十了! 让我们穿越回一千多年前的大唐 和古长安人一起吃个年夜饭吧!
在长安城里 往巷曲里走 你会发现 家家户户院里都点着大火堆 火光冲天 唐朝人一般叫“庭燎” 等回到家中 就是和今天一样家人团聚在桌前 一起吃年夜饭的重头戏了
酒水 用“得岁”酒祝贺孩子长大一岁
唐朝人过年都吃啥呢?其实当家里人开始吃元日团年饭的时候,首先上席的,并不是吃的,而是喝的。
元日要喝几种过年专用饮品,一种叫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七种药材混合制成。在唐代,除夕夜这晚喝屠苏椒柏酒,规矩竟然是从小孩子喝起。人们遵循着“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的规则,用这杯“得岁”酒来祝贺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
【从左上顺时针至中心依次为:大黄、蜀椒、桔梗、乌头、白术、桂心、菝葜】 主菜 “五辛盘”,唐人原来都是重口味
另一种椒柏酒则是用花椒和柏树叶浸泡的酒,据说这两种酒喝了都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但想必味道可能有些许古怪。不过唐代过年的饭桌上味道古怪的食物可不止要喝的酒,喝酒时席上还会端一个“五辛盘”:盘子里一片青青绿绿的生辣气冲天,分别放着五种蔬菜,乃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吃“五辛盘”是为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
甜点 麦芽糖,主要考验老人的牙齿
唐朝人的年夜饭难道和“美味”就沾不上边吗?当然不是。五辛盘吃完,就会端上来一盘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胶牙饧。饧是什么?大致就是今天所说的麦芽糖啦。这是古人用大麦、小麦或者糯米制出来的甜品,主要是给老人吃的。胶牙也就是固牙,一方面是考验老人的牙齿坚固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祝愿老人牙齿永不脱落长生不老。
主食 “汤中牢丸”其实就是饺子蘸醋
喝了苦酒,吃了辣菜和一点儿糖后,主食就端上了桌——一个个半月形状,面皮里裹着各种馅,刚从大锅里水煮熟了捞出来的热饺子!不过唐朝的饺子不叫这名字,叫“汤中牢丸”。唐朝人吃饺子也会配上醋和蒜,吃的时候带汤,汤中还会撒上香菜呢。
守岁 拜年吉祥话不说“恭喜发财”
年夜饭吃的差不多,当当当当,子时(23时至01时)也到了,街上钟鼓齐鸣,这是辞旧迎新的一刻。唐朝人也要守岁吗?那是自然!这一刻,在家里守岁的人们会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但和今天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可不一样,唐朝的拜年话当然都是类似于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或者“福庆初新,寿禄延长”这种文绉绉的祝福语啦。
拜年 没有“压岁钱”可能有点“压惊钱”
但是,人们最期待的新年红包环节在唐朝是没有的。你没有看错,生活在盛世的唐朝人不给压岁钱。过年一定要给钱的风俗,在唐朝还没有兴起呢。有的家里很有钱或者长辈很疼小孩的,可能会准备点儿特制的金、银、铜钱,或者贵金属饰品,在过年过节时赏给小孩子取个吉利。但是“压岁钱”这个名词在唐朝时还没有出生呢,那时候叫做压祟钱、压惊钱。
春晚 皇家歌舞团数千名演员,可惜老百姓看不到
子时过后,有的家里成年人还要继续守岁玩乐,一直熬夜到天明。什么,你说没有春晚看少了过年的气氛?在唐朝,“春晚”可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看到的,只有皇宫里会在除夕这天上演一场盛大的“春晚”——首先,皇家歌舞团数千名演员浓妆艳抹,粉墨登场,在皇宫的大殿前表演“傩舞”。紧接着是太常寺卿带领庞大的皇家乐队,拉开“春晚”序幕,优人表演、相扑、杂技、魔术、驯兽、舞狮等节目丰富多彩。皇帝和嫔妃以及皇家子女们都会前来观看。
想象一下千年前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除夕夜穿着崭新的龙袍,兴致勃勃地与民同乐,一起观看“春晚”。他看到精彩之处,一时兴致所起,口谕大摆宴席,宴请群臣,举起椒柏酒,开怀畅饮。 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通宵歌舞。在盛世大唐,除夕之夜的皇宫里外,到处都呈现出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
|油画《贞观盛会》,孙景波、李丹、储芸声(绘)|
守岁、放鞭炮、 吃年夜饭、吃席拜年…… 其实细想下 大唐人民和今天现代人过年的方式 也并没有相差的太多
毕竟“中国年”的传统一脉相承 最源远流长的年味 深深埋藏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