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茶话古城] 中秋会面侄与孙,山海难挡骨肉亲 陈忠勇(口述) 高五幸(整理)

2130 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高五幸 于 2025-10-11 02:58 编辑

中秋会面侄与孙,山海难挡骨肉亲
陈忠勇(口述) 高五幸(整理)

2025年中秋的西安,雨丝裹着桂花香落在大兴东路上。我站在地铁8号线永耀门车站的路口,来接12年未曾谋面的侄孙陈诸臻。

“二爷”。这一声熟悉的呼唤,勾起我们陈家三代人,和家国、善意缠在一起的故事。

诸臻的爸爸陈强,是我从蓝田县华胥陈家坪村土炕上带大的大侄子。1978年国庆当天,他出生了。爷爷最初取名“陈国庆”,后来家里穷常受人欺负,爷爷咬着牙改“庆”为“强”:“要娃强、家强,咱国家才能更强。”最后上户口成了“陈强”。

陈强小时候总跟着我屁股后面,看我帮老人挑水,听我讲“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故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就给省市党报和广播电台写稿,写张家帮邻修屋顶、李家照顾孤寡老人的暖心事,这些小故事里藏着正能量,需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时间长了日积月累也得了不少奖。耳闻目染,陈强捧着证书对我说,“二爸,我也想写”。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强上初中时就有“豆腐块”文章上报。1998年,他考入南昌大学中文系。大学选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我引荐去《西安日报》实习,新闻、散文常获奖,笔杆子越练越硬。大学毕业后,他先去山东航天研究所,后来主动请缨到浙江嘉兴日报社,如我当年一样,拿起笔杆子写新闻。再后来,他到中国皮革城所在地——海宁记者站工作。他结婚时,报社老总在婚礼上夸他“这娃踏实,能吃苦、写得实,跟他叔父一个样”,我坐在台下,偷偷抹了把眼泪,看着他眼里的认真劲儿,我知道,“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的陈家家风,有人继承下来了。

侄孙诸臻出生时,陈强把照片发来。我对着屏幕偷偷的笑:陈家的“较真”与“热忱”,又有下一代接力了。这些年有空的时候,我时会对着手机发呆——诸臻刚会走路时跌跌撞撞的模样,背着书包第一次上学的背影,每看一次,心里都暖融融的。

我听陈强说,他在报社期间采写的稿子拿了浙江新闻奖、全国人大新闻奖,折桂首届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再后来评上主任记者、优秀新闻工作者。每次视频,他都会念叨:“二爸,你当年教我采访要‘接地气’、写稿‘冒热气’,时过境迁现在还能用上。”原来,亲情与初心,借着血脉、文字的缘分,融合了陕西与浙江的文化差异。

人是隔辈亲。我牵着侄孙诸臻的手,回想到这些年,我除了写稿就是做公益,屈指算下来坚持了二十年。2001年农民通讯员贾清民走了,留下三个娃,我连夜写倡议、跑单位,募集钱帮大娃在街道上开办服装店,帮两个小娃在县城免费读完九年义务阶段的学习;后来帮残疾人王碰娃家,送30头小猪还找销路。还帮王碰娃看病筹钱,房屋着火送来善款。20年里跑了近百趟。为乡村卫生所购置1.2万元中药无偿捐助,给重病村民韩康印送去米面油与善款;翻山越岭到商州、丹凤的山村学校,我去过不少次,带着校服、书包、国旗,看着孩子们把国旗升起来,比啥都高兴,前后资助的孩子中,现在有的当了老师,有的跟我也做起了公益回报社会,逢年过节还会给我发消息。

我还帮助葛牌镇一名“黑户”女孩落户,不惧冷遇奔波多部门,最终解开一家人的心病。作为蓝田县关工委爱心志愿者团队队长,带领团队开展志愿服务300余次,服务群众超6000人,个人捐资超8万元。这些过去了的人和事,我从没跟诸臻提起过。可是,我在过马路时,他攥着我的手,却仰着头问“二爷爷,您帮助人累不累呀?”“不累!帮助人是件让人快乐的事。”原来我在家乡的根根筯筋,是侄子陈强告诉了他儿子。侄孙这个“碎人”能心疼他二爷,想想这些年跑过的路、熬过的夜值了,起码给后辈做出好样子。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陈强特意绕路带诸臻来西安探望我望,我感到十分的满足和幸福。他问我“蓝田是不是有好多银杏树?樱桃树?核桃树?花椒树呢?”那眼神又亮又暖,像极了陈强小时候追问我“怎么写好身边好人好事”的模样。我摸了摸他的头:“诸臻,上六年级了不用急,咱先学做人——会帮人、懂感恩,做个让陈家骄傲的好孩子就行。”他使劲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们要回浙江了。离发车还有半小时,诸臻用爸爸的手机发来微信:“二爷爷,我们到北站啦!您有空来海宁,我接您逛西湖、吃钱塘江鱼。”我回了个“好”字,就传来他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二爷爷,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向您和俺爸一样做一个好人,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原来,“善心”从来不用刻意去教,血脉里的传承,源之于骨子里的本真善良,隔代亲从来不是凭空来的。


家风是根,善意是光。这盏“灯”,从西安桂花树下,光照到浙江钱塘江边,往后还会照亮更多地方。灯一盏盏亮起来,家风一代代传下去。家族最好的传承是家风,善心善行是最长情的告白,大爱跨得过山海,抵得过岁月,更能映照出人的家国情怀和人间温暖。
20251011004519front2_0_632260_Fs4Ew6bJ2EJjWv7yas0SD4Ndimy-.jpg
20251011004519front2_0_632260_FohY0BL6nmoIVE5akXHjvzs_OGvt.jpg
20251011004519front2_0_632260_Fp90HtARNmH8CTRNL4h6FjflM27e.jpg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江凌 5 天前 赞同 +1
白鹿之乡 6 天前 赞同 +1
国力 6 天前 赞同 +1
漢江濤y9z 6 天前 赞同 +1
大山深处人家 6 天前 赞同 +1
阳光阳光 6 天前 赞同 +1
高五幸 6 天前 赞同 +1

评论1

高五幸楼主Lv.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陈忠勇是个爱心作家,扶贫济困做善事,能坚持二十多年下来挺不容易!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高五幸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