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从东方红一号到长征五号 陕西团队推举中国航天腾飞

7410 4
发表于 2016-4-25 08: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长征一号整装待发。  

    西部网讯 (记者 孙鹏 通讯员 张美书 张平) 4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技委主任张贵田,起程从西安前往北京,参加航天日一个重要的学术活动。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

    46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张贵田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发射;而46年后的2016年,他又将目送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踏上首飞征程。回忆起从东方红一号到长征五号,历经半个多世纪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峥嵘岁月,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也禁不住心潮起伏。

    和张贵田院士一样,总部位于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一万多名干部职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都在为自己从事的神圣而崇高的工作感到自豪。

    从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再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航天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及空间推进系统,发射了迄今为止中国几乎所有的卫星和航天器,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高新工程、二代导航、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各项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中国航天实现技术跨越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废液废气焚烧成套装置,是能源化工行业的环保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人进入航天时代的动力之源
假如把火箭比喻成人体,那么发动机就是火箭的心脏;
假如把火箭比喻成飞鸟,那么发动机就是火箭腾飞的翅膀。
火箭发动机,是目前实现宇宙飞行的唯一动力装置。火箭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它自带燃料,又带氧化剂,不需要空气中的氧来助燃。所以它不但能在大气层内,也能在大气层外的太空中工作。火箭发动机在火箭上的地位,就像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
液体火箭发动机由于具有性能高、适应性强、工作安全可靠、推进剂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小和便于重复使用等优点,在航天推进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在50多年的发展中,航天六院先后研制成功了一百余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使用推进剂从常规低温推进剂、高能常温推进剂到高能低温推进剂,功能从主发动机到助推、上面级发动机,从游动和姿态控制发动机再到空间推进器,成为我国导弹武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的主导动力。
张贵田院士清晰地记得,50多年前,中国人决定要研制自己首颗卫星的时候,研制发射卫星用的运载火箭发动机,便成为重中之重。发射“东方红一号”的火箭,被命名为“长征一号”,它是一枚以中远程一、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基础,增加一个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第三级,组成了三级运载火箭。当时,张贵田就担任了二级发动机也就是我国第一台中等推力的高空发动机的主任设计师。通过科学分析和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发动机高空点火和在地面上测定发动机的高空特性这两大难题,掌握了高空大面积喷管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该发动机经过了多次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终于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任务,为揭开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做出了贡献。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古老中国进入到了航天时代,中国成为当时仅有的世界卫星俱乐部五个成员之一。从此以后,航天六院便踏上了一条为中国航天研制更强大、更稳定、更精准、更先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的快车道,成为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动力之源。

工程技术人员在商讨发动机工艺制造方案

火箭发动机技术创新的领军之师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

航天六院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经历了一条从仿制起步到自行设计、独立研制、自主创新的艰难征程,取得了液体动力技术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发动机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并完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五十余年间,航天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航天液体动力产品系列,建立了自成体系的液体动力研制和生产能力,满足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航天液体动力的需求。推举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特别是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直接探测,六院研制的全系列动力系统尤其是7500N变推力发动机,为宇宙大文章书写了精彩的一笔。

五十余年间,航天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牵引中国航天完全具备了制造和发射多种轨道空间飞行器的能力,保障了航天器的在轨长期可靠运行,近百颗卫星和航天器在安全性、可靠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顺利完成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标志着中国人建成了覆盖亚太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五十余年间,航天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圆满完成了十次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实现了三次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的交会对接,将包括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在内的十二个中国人送上了太空。六院金牌动力的完美表现,为顺利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建设描绘了美好的未来。

一直以来,航天六院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攀登中国航天动力技术的高峰。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技术和成果,始终走在我国航天发展的前列,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为了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保持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应有地位,提高航天技术的竞争力,航天六院审时度势,毅然选择以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和5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作为航天运载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实现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高起点、跨越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六院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开展了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氢液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经国家正式立项,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经过十多年航天六院科研人员的攻坚克难,饱尝数千个日日夜夜的酸甜苦辣,航天六院研制成功的这两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填补了中国航天动力史上的数十项技术空白。仅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六院科研人员就攻克了8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了100多个工艺技术难关,推动了50多种新材料的研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技术的国家,攀登了中国航天动力的崭新高峰。

2016年,这两种发动机将全面应用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的首飞,使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2吨提高到25吨,并具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使我国航天运载技术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在航天运载能力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据国际权威统计:国际航天发射的故障率中,有38.5%是由火箭发动机引起。而航天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创造了重点型号飞行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的纪录,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航天领域赢得了尊严。

航天六院成为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动力之源。

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照片   



评论4

i星辰Lv.8 发表于 2016-4-25 1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六院 给力
越努力,越幸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秦琼骑着驴Lv.10 发表于 2016-4-25 1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增加安全意识,少发照片,小心泄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oyong88Lv.11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4-25 1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顶,中国航天。中国航空也要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安老大Lv.7 发表于 2016-4-26 09: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注意保密 虽然我已从六院AFK  [s:3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