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三月三 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放过的风筝
二月末,还在正月里,西安的天气就已经暖和的可以脱下沉重的外套了。
周末,贪睡懒觉,看见太阳透过窗户照在我的房间,突然就感受到那份春意盎然,春心荡漾了。
春天来啦,多么想享受春风扑面,在春天里自由奔跑的情怀。这个不难,说走就走。一路向东,直奔狄寨塬,那里地形较高,可以俯瞰西安东郊的面貌。自驾的路上,竟然开了车内空调,来抚慰那颗骚动的心。遗憾的是,近期雾霾严重,当看到城市的天空被灰色的雾霾压顶,心情比较压抑。但似乎并不影响在狄寨塬上放风筝的人。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狄寨塬上放风筝。远远看去蓝天下飞翔的五彩风筝,与黄土地上奔跑的嬉笑孩童融合为一体,恰是那首“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写照,这才是应有的孩童时代。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尤其是“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元代时,风筝传入欧洲诸国。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玩风筝。那时候没有单元房,大家公用厕所、厨房,为了保护隐私,都在自家门上悬挂一门帘。而夏季为了透风,多悬挂竹帘。有的人家嫌麻烦,竹帘就那么一直挂着。那细细的竹子却是做风筝最好的骨架。一两年下来,竹帘被我们抽的稀疏了,不再好悬挂,被丢弃在大门背后,正中我们的意。风筝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就基本成型了。我能找到的最大的纸张,就是报纸,有时候也撕几张作业本。最希望能用面粉熬成的浆糊,粘上点五颜六色的画报点缀,那样风筝就有了色彩。
风筝必须在有风的天气下才能放飞;而且离不开那根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放风筝时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益于视力。
春天来啦,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