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1234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转帖 中国“四大古都”实为“三都一陪”

评论65

dengxiluLv.7 发表于 2015-5-17 15: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本帖最后由 dengxilu 于 2015-5-17 16:07 编辑

孙文与民国定都之争:力主首都设武昌
   



首都,是一国的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昌,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首都的第一选择,还是武昌。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并详细述及首都设置的问题。他说,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总的看,孙中山最属意的首都是武昌。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是顺理成章的事,南方多数省份都主张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武昌,只有贵州军政府提议设在广州。已独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后,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但其时清朝大军屯兵江北,虎视江南,汉阳已经失守,武昌极度吃紧,湖北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但就在此时,传来了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东南重镇江宁(今南京)的消息。于是,各省代表精神为之一振,于4日在武昌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决定各省代表会议也迁至南京召开。

首都设南京被参议院否决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后,首都问题再次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

在特定的政治军事背景下,孙中山不再坚持首都设在武昌,而坚定地支持首都设在南京的主张。其目的在于将袁世凯调出北洋势力强大的北京。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有三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临时政府设于南京,这是各省代表会所议定,不能更改”,并强调“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 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但就在同一天,章太炎则宣布了《致南京参议院论建都书》,提出建都北京的主张。同盟会的骨干分子宋教仁等人,也附和袁世凯,与孙中山唱起了反调,也主张定都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张謇则在定都问题上与袁世凯暗通声气。

但最令孙中山痛心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也发出了不协调的声音,甚至与孙中山的主张截然相反。除了宋教仁和章太炎等人外,江苏代理都督庄蕴宽曾应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的要求,通电全国,反对定都南京。安徽都督孙毓筠以及顺直咨议局等省份、机构也纷纷通电响应。一批长期跟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这时也纷纷“倒戈”,如柏文蔚、朱瑞、姚雨平、洪承典等著名将领,竟联名通电要求定都北京, 与袁世凯一唱一和。

但陆军总长黄兴始终是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的一边。他在《民立报》上发表公开信,严厉驳斥了定都北京的论调。由于南京江浙联军参谋团主张定都北京,黄兴下令陆军部立即解散了参谋团。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专门审议定都一事。会议用投票表决的办法,以决定首都设在何处。

表决结果,竟有20票主张定都北京,5票主张设南京,2票主张设武昌,1票主张设天津。会上,同盟会会员李肇甫大放厥词,说当时临时政府主张首都设在南京,是由于大江以北尚在清军的统治下,现在南北已经统一,首都的地点自应设在北京为宜。还有不少议员对袁世凯不愿南下表示同情。

到会的孙中山立即站了起来,对决议中“首都设北京”这一条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并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向参议院依法提出复议这一表决结果。此时,参议院议长林森发言说,由于大总统的异议,本院决定将在次日进行复议。

孙中山本以为,在参议院中,革命党人占了绝对多数,通过定都南京的决议不会有问题,没想到结果竟会是这样。这使孙中山极为恼火。当晚,即与黄兴等人一道把同盟会员李肇甫叫来予以痛斥,并限定必须在第二天复议时更改过来。孙中山并决定以党的名义连夜通知党人议员,必须按照党的最高领导总理的意愿进行投票。孙中山一面派人做议员的疏通工作,同时亲自出马,向各界宣传定都之说。黄兴怒道:“明日如再不按孙先生意愿行事,我立即派宪兵将议员绑了出来。”

15日清晨,黄兴对准备将复议咨文送往参议院的总统府秘书吴玉章说:“过了正午12时,参议院再不改过来,我立即调兵冲入参议院强行通过。”吴玉章连说:“务请总长再延缓一下,我尽速办理”。

咨文送到参议院,立即进行了表决。表决的结果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出席的27名参议员中,有19人投票定都南京,6票主张定都北京,2票主张定都武昌。最后,参议院通过决议,仍以南京为民国首都所在地,纠正了前次决议。胡汉民这才如释重负。

中午时分,参议院来人向孙中山、黄兴报告,首都设南京的复议案已获通过。

袁世凯一直不愿接受首都设在南京的决议,早在2月11日,袁世凯在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就一再表示“不能南下”。2月15日的当天,袁世凯即致电孙中山表示难以接受南下的要求,竟以“退归田园”这一以退为进的方法要挟。

2月21日,中华民国联合会、民社、国民协会、《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时势新报》、《大共和日报》等八个社团,联名致电江苏都督庄蕴宽,并要求他转黎元洪、各省都督、咨议局,认为临时参议院通过定都南京, 是“立法为行政所侵,不能保其独立,民国开此恶例,尤为寒心……”

同一天,临时政府派出蔡元培、汪精卫 、魏宸组、宋教仁等为代表的迎袁南下就职专使团赴北京。袁世凯表示愿赴南京就职,并对专使团成员极其谦恭。

但就在29日晚,北京东城、前门一带突然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原来是驻北京的曹锟北洋第三镇在代表们下榻的旅馆附近,以及北京各处制造了所谓的兵变。变兵甚至持枪进入专使团的驻地,吓得专使们纷纷仓皇出走。

第二天,“兵变”很快又蔓延至保定、天津等地。3月1日,袁世凯和蔡元培分别致电孙中山,告知了“兵变”详情。孙中山接电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决定派兵北上平乱。但袁世凯又于4日致电孙中山,称“北方局势已定,无庸远劳师旅,祈即停止出发……”蔡元培也致电孙中山,“京津各处渐平靖……不宜亟亟出发……”并称“外交团不以运兵为然”等等。京津保兵变后,北方各地商会、咨议局、团体、报馆纷纷上书、通电,反对袁世凯南下就职。段祺瑞等军界人士更是发通电、印传单,措辞强硬地要求“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大总统受任必暂难离京一步……”

而袁世凯还假惺惺地表示,拟由黎元洪代其赴南京就职。同时,英美法德日俄等国纷纷向天津派兵。此时,南京临时政府迎袁专使团的蔡元培等人致电孙中山,彻底改变了要袁世凯南下就职的初衷,反而替袁辩解。同时,为了对南京有个交待,蔡元培等人还向孙中山及临时政府提出袁世凯接管权力的具体办法,即袁世凯在北京举行就职典礼,而与南京、武昌方面商定内阁总理及总长,并由总理在南京组成统一的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办理政权的交接等等。而在南方,临时政府内部仍有人继续发表在北京定都的论调。为此,黄兴特发出《为主张建都南京驳庄蕴宽等电》,并驳斥章太炎说,“章先生之函,与《民立报》略同,但所云谋政治之统一,经济之发展,军事之统一,多非纯粹建都问题……”章太炎则撰文《驳黄兴主张南都电》,为袁世凯辩解。孙中山从大局出发,劝说章太炎不要坚持己见,与立宪党人沆瀣一气……总统府秘书吴玉章说,章太炎为了反对孙中山先生,实际上已经站到袁世凯那边去了。

面对袁世凯的言而无信以及中外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孙中山只好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3月5日,孙中山致电蔡元培等在北京的迎袁专使,同意袁世凯不必南下就职。在这样的形势下,3月6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六条办法,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接电后即致电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电报宣誓;同意民国首都迁北京等等。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中南海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的出尔反尔,特指派胡汉民将蔡元培带回的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的誓词书,交给临时参议院保存。至此,民国初年的首都之争,以首都设在北京而告一段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用(り描绘nI——Lv.6 发表于 2015-5-17 16: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就只按文化意义来区分的话,西安都居其他古都一线,毕竟世界四大古都里面有西安,而不是什么洛阳,南京,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wm1235Lv.10 发表于 2015-5-17 2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南京能作为古都,洛阳肯定就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eetomerLv.9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5-5-17 2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反正在我心中,最有感情的是西安(西京)、南京、北京。最后外带一个上海(东京?)虽然没去生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lliot82Lv.7 发表于 2015-5-18 0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小心受人挑拨,西安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其他的排名就由着他们去争吧,我们也就围观一下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寰宇Lv.9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5-5-18 08: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与杭州六座古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寰宇Lv.9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5-5-18 0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觉得洛阳可以排第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路飞扬Lv.10 发表于 2015-5-18 08: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三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的确无以撼动
有梦想就有力量,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实事求是中国梦Lv.8 发表于 2015-5-21 13: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老卖年糕 发表于 2015-5-16 15:08
怎么也比南京强吧?北魏再不行,也比宋齐梁陈好

宋齐梁陈是延续东晋的汉人政权,北朝及五胡十六国基本都是北方外族政权,你觉得哪个代表中国古都?
知道什么叫六朝吗?汉唐之间的几百年,北方被胡人蹂躏,汉人南迁,如果不是南京所在的六朝在保持发展汉人的文化传统和文明,汉文化还能不能延续都两说,哪来后面的唐宋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rosfengLv.8 发表于 2015-6-12 1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要开始嫌弃洛阳的节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