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主政西安时,曾提出“十问西安”:
1.为什么我们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但多年来,工业不大不强,工业这块短板就是补不上?
2.为什么历史上西商能发展壮大?曾经辉煌500年,成为中国十大商帮。现实中,同处内陆的成都民营经济也能发展起来,而我们的民营经济却发展不起来?我们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良好市场秩序、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有没有让企业满意、群众满意?行政服务效能究竟能打多少分?
3.为什么西安军工资源优势全国第二,还承担了国家军民融合的试点任务,但军转民、民参军发展不够、产业不大,军工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足?
4.为什么我们地处中国大地原点,区位优势明显,拥有航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但开放经济发展缓慢,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作用不强?
5.为什么区县特别是远郊区县,发展空间大,要素成本低,但在区县域经济发展上却未能成为全市的重要支撑?
6.为什么我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优势突出,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却不大不强?
7.为什么我们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红利,拥有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新起点等良好平台,理应成为国内外金融资本的汇集点,但丝路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产业却达不到省上要求?
8.为什么我们科研院所林立,大专院校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在我市转化能力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面对兄弟城市视为掌上明珠的高校、科研院所、两院院士、众多专家人才,我们有没有当好“店小二”,有没有在打破校地壁垒、发挥高端人才作用上积极努力服务?我们的户籍政策、人才政策有没有走心,能不能真正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9.为什么我们工业不大不强、发展得也不够快,可空气质量长期处于全国后十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尽如人意?兰州、京津冀等地区的空气质量都在变好,我们该怎么办?
10.为什么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学校、医院等民生服务配套都有,但老百姓却一直在抱怨办事难、上学难、看病难?
这“十问”,句句扎心,振聋发聩。可贪腐官员的心,永远也扎不到;他们的耳朵,永远也震不到。“十问”出台前主政西安的魏,不会问,也不想问,更不会思考如何解决西安面临的问题。“十问”出台后主政西安的方,不会问,也不想问,更不会思考如何解决。魏、方之流,不仅不会思考、谋划解决“十问”,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西安“十问”的制造者、助推者,是解决“十问”的绊脚石、拦路虎。西安呀,你的“十问”,何时得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