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西安地铁负债问题深度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西安地铁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24年底运营里程已达415.5公里,跻身全国前十。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西安地铁的负债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最新财务数据,西安地铁负债规模已从2022年末的971.82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1320.6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58.12%上升至60.59%。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西安地铁负债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其他主要城市地铁的负债情况,本文将为西安地铁债务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重点关注负债结构优化、运营效率提升、融资渠道多元化等关键议题,以期为西安地铁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西安地铁负债现状分析 
  
2.1 负债规模与增长趋势 
  
西安地铁的负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2018年的343.61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的1320.67亿元,6年间增长了近4倍。具体来看,2022年负债971.82亿元,2023年增至1150.05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320.67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 
  
总债务规模同样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906.6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218.9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债务规模大幅增长,但短期债务占比始终保持在极低水平,从2022年的6.19%下降到2024年的2.59%,显示出良好的债务期限结构。 
  
2.2 负债结构解析 
  
西安地铁的负债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债务类型 2024年末余额(亿元) 占比 主要特征  
银行借款 882.31 72.6% 国开行和五大行占比57.02%  
债券融资 256.07 21.1% 包括绿色债券、专项债券  
非标融资 76.81 6.3% 融资租赁等  
合计 1215.18 100% -  
  
银行借款是西安地铁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余额达882.31亿元,占总债务的72.6%。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和五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合计占比近60%。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作为主要合作银行,已向西安地铁累计承诺中长期贷款623.12亿元,牵头和代理银团贷款余额318.05亿元 。 
  
债券融资是第二大资金来源,余额256.07亿元,占比21.1%。西安地铁已发行多期绿色企业债券: 
  
- 2021年第一期绿色债券10亿元,票面利率3.65% 
- 2021年第二期绿色债券15亿元,票面利率3.50% 
- 2022年第一期绿色债券20亿元,票面利率3.55% 
  
此外,西安地铁还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获得资金支持。2019年陕西省轨道交通专项债券为十四号线项目筹资56.8亿元,其中2019年发行10亿元、2020年发行25亿元、2021年发行21.8亿元 。2023年,陕西省发行62.9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主要支持西安地铁2号线等34个重点在建项目 。 
  
非标融资包括融资租赁等方式,余额76.81亿元,占比6.3%。西安地铁通过19笔应收账款质押、4笔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以地铁2号线北段隧道洞体、机车车辆和车辆段等轨道交通资产作为融资标的物,获得融资租赁资金71.58亿元。 
  
2.3 债务期限与成本结构 
  
西安地铁的债务期限结构呈现**"长期为主、短期为辅"**的特点。2024年末,1年以内到期的债务仅27.76亿元,占比2.3%;1-3年到期169.72亿元,占比14.0%;3年以上到期1017.71亿元,占比83.7%。这种结构与地铁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点相匹配。 
  
在融资成本方面,西安地铁展现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和把握市场时机,发行成本持续下降: 
  
- 2014年:发行成本6.8% 
- 2021-2022年:绿色债券成本降至3.5%-3.65%区间 
- 相比之下:长沙轨交3.95%、成都轨交3.97% 
  
西安地铁的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其良好的信用资质和融资能力。 
  
三、负债增长的深层原因剖析 
  
3.1 大规模建设投资需求 
  
西安地铁负债快速增长的首要原因是巨额的建设投资需求。西安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于2019年6月获批,包含7个项目,总长150公里,总投资规模巨大 : 
  
线路名称 线路长度(公里) 车站数量 投资金额(亿元) 建设工期(年)  
1号线三期 10.5 7 70.09 5  
8号线(环线) 50.0 35 382.86 7  
14号线 13.8 8 83.15 3  
其他4条线路 - - - -  
合计 150 - 约1000+ -  
  
其中,8号线是西安地铁史上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总投资484.39亿元。该项目于2019年开建,2024年12月26日通车,创下多项纪录:线路最长(49.9公里)、设站最多(37座)、换乘线路最多(7条)。 
  
西安地铁建设采用**"40%资本金+60%债务融资"**的模式 。以8号线为例,项目资本金193.76亿元(占总投资40%),需通过债务融资解决剩余60%的资金需求 。这种高比例的债务融资模式是负债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3.2 运营亏损与财政补贴依赖 
  
西安地铁的运营状况呈现**"高客流、高亏损"**的特征。2024年,西安地铁客运量达13.81亿人次,排名全国第10、西部地区第3。然而,巨大的客流量并未带来盈利: 
  
- 2024年营业收入:33.62亿元  
- 2024年净利润:亏损5.26亿元(较2023年由盈转亏)  
- 扣除政府补贴后实际亏损:超过28亿元  
  
西安地铁的运营成本结构显示: 
  
- 票务收入:每天约2215.6万元(按日均客流553.9万人次、平均票价4元计算)  
- 非票务收入:每天约300万元(广告、商铺租赁等)  
- 运营成本:每天1500-2000万元  
- 债务利息支出:每天500-800万元  
- 每天总支出:2000-2800万元  
  
票价限制是导致运营亏损的重要因素。西安地铁票价在全国处于偏低水平,起步价2元,全程最高价9元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地铁票价受到政府严格监管,需考虑市民承受能力,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定价 。同时,针对老人、学生、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优惠或免费政策进一步减少了票款收入 。 
  
为弥补运营亏损,西安地铁高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 
  
- 2022年:38.21亿元 
- 2023年:31.82亿元 
- 2024年:23.33亿元(同比下降25.09%) 
  
2024年财政补贴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净利润由盈转亏。西安市财政预算安排2025年公交、地铁运营及购车补贴资金35亿元 ,但考虑到地方财政压力,未来补贴能否持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3.3 建设模式与资金需求特征 
  
西安地铁的建设模式也加剧了资金需求压力。西安地铁采用自建和PPP两种模式,其中仅有9号线采用PPP模式,其余均为自建模式。 
  
在PPP模式下,9号线项目总投资41.66亿元,社会资本方(中国中铁)出资24.996亿元(持股60%),西安轨道出资16.664亿元(持股40%),PPP协议期限30年,包括4年建设期和26年运营期。 
  
自建模式下,西安地铁需要承担全部建设资金的融资责任。2021年9月末的数据显示,公司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1271.10亿元,已投资295.87亿元,尚需投资近1000亿元。此外,拟建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320.04亿元。未来巨大的资本支出需求将继续推动负债规模增长。 
  
3.4 历史债务置换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西安市政府对西安地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债务置换。根据西安市地铁建设指挥部2018年第二次会议审议,将214.86亿元置换债务从相应的负债科目转入"资本公积"科目。这一操作虽然在账面上降低了负债率,但也反映出西安地铁历史上积累的沉重债务负担。 
  
四、城市对比:西安地铁负债水平的相对位置 
  
4.1 主要城市地铁负债规模对比 
  
通过对全国主要城市地铁负债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西安地铁的负债水平: 
  
城市 负债规模(亿元) 资产负债率 备注  
北京 5742.17 65% 全国最高[__LINK_ICON]  
深圳 >3000 - 与北京、广州并列前三[__LINK_ICON]  
广州 3705.68 55-67% 2024年数据[__LINK_ICON]  
成都 3353.52 67.88% 2024年末数据  
武汉 3243.26 68.10% 2025年3月数据  
重庆 1625.09(有息负债) 48.43% 相对较低[__LINK_ICON]  
西安 1320.67 60.59% 2024年末数据  
  
从绝对规模看,西安地铁1320.67亿元的负债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明显低于北京(5742亿)、深圳(>3000亿)、广州(3706亿)、成都(3354亿)和武汉(3243亿)等城市 。 
  
4.2 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 
  
从资产负债率角度看,各城市呈现较大差异: 
  
- 高负债城市:武汉(68.10%)、成都(67.88%)、北京(65%)  
- 中等负债城市:西安(60.59%)、广州(55-67%波动)  
- 低负债城市:重庆(48.43%)  
  
西安地铁60.59%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中等水平,高于重庆,但低于武汉、成都、北京等城市。这一水平在行业内属于可控范围,但需要密切关注其上升趋势。 
  
4.3 运营效率与财务表现对比 
  
除了负债规模,运营效率的对比更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城市 运营里程(公里) 年营收(亿元) 净利润状况 政府补贴(亿元)  
西安 385.2 33.62 亏损5.26亿 23.33  
成都 - - - 69.5  
重庆 - 30+ 亏损 -  
广州 - 230.62 盈利7.41亿 -  
  
西安地铁2024年营收33.62亿元,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但净利润排西部地区倒数第二,甚至落后于南宁、昆明、乌鲁木齐等城市。相比之下,广州地铁2024年营收高达230.62亿元,净利润7.41亿元,运营效率远超西安。 
  
成都地铁虽然运营收入达39.1亿元,但仍需69.5亿元政府补贴,补贴金额是西安的3倍 。重庆地铁2023年总营收仅30多亿元,运营成本却超过111亿元,严重亏损。 
  
这些对比数据表明,地铁行业普遍面临运营亏损问题,但不同城市的亏损程度和对补贴的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地铁需要在控制负债增长的同时,着力提升运营效率。 
  
五、负债对西安地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 
  
5.1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从财务指标看,西安地铁的偿债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财务指标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变化趋势  
流动比率 1.10 1.41 1.09 下降  
速动比率 0.89 1.12 0.82 下降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0.70 0.68 0.49 大幅下降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从2022年的0.70下降到2024年的0.49,意味着公司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仅能覆盖不到一半的利息支出,盈利对利息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从现金流角度看,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6.82亿元,较2023年的43.45亿元下降38.3%。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利息的保障倍数从2023年的1.15下降到2024年的0.66,表明公司依靠经营活动现金流偿债的能力在减弱。 
  
尽管如此,西安地铁仍具备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非受限货币资金67.78亿元,银行授信总额1386.76亿元,尚未使用授信额度196.32亿元。这些资源为公司应对短期债务提供了缓冲。 
  
5.2 运营可持续性挑战 
  
负债压力对西安地铁的运营可持续性构成多重挑战: 
  
第一,债务利息负担沉重。根据估算,西安地铁每天的债务利息支出约500-800万元 ,每年利息支出超过20亿元。沉重的利息负担挤压了运营投入空间,影响车辆更新、设施维护等必要支出。 
  
第二,资本支出需求与债务增长的恶性循环。西安地铁在建及拟建项目尚需投资超过2000亿元,未来几年仍需大量举债。而新增债务将带来更多利息支出,进一步加重财务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对政府补贴的高度依赖。2024年,西安地铁扣除政府补贴后实际亏损超过28亿元 。一旦政府补贴减少或延迟,公司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2024年政府补贴已从31.82亿元下降到23.33亿元,降幅达25.09%,这种趋势令人担忧。 
  
第四,资产利用效率偏低。西安地铁存在明显的客流分布不均衡问题,早晚高峰客流集中,非高峰时段乘客稀少,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同时,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票务收入和少量广告收入,多元化经营严重不足 。 
  
5.3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西安地铁的负债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也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财政压力加大。西安地铁的债务主要由市政府担保或隐性担保,一旦出现偿债困难,最终将由政府兜底。2025年财政预算已安排35亿元用于公交地铁补贴 ,但随着债务规模增长和运营亏损扩大,未来财政压力将持续增加。 
  
挤出效应显现。巨额的地铁债务和补贴支出可能挤占其他公共服务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如道路、桥梁、水利等。 
  
区域发展不平衡。地铁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巨额投资可能加剧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同时,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可能限制地铁网络向周边区县延伸,影响大西安都市圈的形成。 
  
六、应对策略与建议 
  
6.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面对日益增长的债务压力,西安地铁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债务结构: 
  
第一,延长债务期限。目前西安地铁短期债务占比仅2.59%,这一比例可以进一步降低。建议将更多短期债务置换为长期债务,特别是争取30年期以上的超长期贷款或债券,以匹配地铁项目的长期收益特征。 
  
第二,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外,应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 
  
- 发行绿色债券:西安地铁已成功发行多期绿色债券,利率低于普通债券,应继续扩大发行规模 
- 推进资产证券化:将稳定的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等打包发行ABS,实现资产变现 
- 开展融资租赁:与专业的轨道交通设备租赁公司合作,减轻一次性投资压力 
- 引入保险资金: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成本低的特点,适合地铁项目 
  
第三,降低融资成本。西安地铁的融资成本已从2014年的6.8%降至目前的3.5%左右,但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 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更优惠的利率 
- 提升信用评级,增强市场认可度 
- 把握市场时机,在利率低位时锁定长期资金 
- 探索境外融资,利用国际市场的低成本资金 
  
6.2 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财政依赖 
  
提升运营效率是解决负债问题的根本之道: 
  
第一,优化票价机制。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适度调整票价结构: 
  
- 实施差异化票价:高峰时段适当涨价,平峰时段降价,引导客流均衡分布 
- 推出多元化票种:如日票(15元)、三日票(40元)等 ,满足不同需求 
- 优化优惠政策: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同时,避免过度优惠 
- 建立票价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成本变化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二,提高运营效率: 
  
- 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列车运行的精准控制,提高发车频率和准点率  
- 优化列车编组,在高峰时段增加编组,提高运输能力 
- 推进无人驾驶,降低人力成本。西安地铁8号线已成为中国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地铁 
- 加强成本管控,特别是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控制 
  
第三,发展多元化经营: 
  
- 借鉴港铁模式,发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西安已与香港地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车站商业和TOD项目开展合作  
- 开发商业资源:包括站内广告、商铺租赁、自动贩卖机等 
- 拓展增值服务:如物流配送、快递代收、充电服务等 
- 利用数据资源:开发出行大数据服务,为城市规划和商业决策提供支持 
  
6.3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 
  
面对严峻挑战,西安地铁需要进行深层次改革: 
  
第一,推进市场化改革: 
  
- 实行**"网运分离"**:将地铁网络运营与线路运营分离,引入竞争机制 
- 推行PPP模式:在新建线路中更多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 
  
第二,加强区域合作: 
  
- 推动西咸一体化:与西咸新区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降低重复建设成本 
- 构建都市圈轨道网络:将地铁延伸至周边城市,形成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 
- 开展城际合作:与其他城市地铁公司开展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创新投融资模式: 
  
- 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分散投资风险 
- 探索REITs模式:将成熟线路的资产证券化,实现投资回收和再投资循环 
- 建立偿债基金:从运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债务按期偿还 
  
6.4 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解决西安地铁负债问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建立稳定的财政补贴机制:确保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避免大幅波动 
- 增加资本金注入:在新项目中提高资本金比例,降低债务融资压力 
- 给予税收优惠:减免相关税费,降低运营成本 
- 提供土地支持:在地铁沿线划拨土地用于开发,增加收入来源 
  
第二,完善配套政策: 
  
- 制定轨道交通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地铁建设运营的合法权益 
- 优化城市规划:确保地铁站点与周边开发的协调统一 
- 加强交通一体化:实现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地铁纳入智慧城市体系,提升整体效率 
  
第三,防范债务风险: 
  
-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规模、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 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 
- 加强信息披露:定期公布财务状况,增强市场信心 
- 推动债务重组:在必要时通过债务置换、展期等方式缓解偿债压力 
  
七、结论与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西安地铁负债问题严峻但可控。截至2024年末,负债规模达1320.67亿元,资产负债率60.59%,均呈上升趋势。但相比其他主要城市,西安地铁的负债水平处于中等位置,且债务结构合理,短期偿债能力尚可。 
  
第二,负债增长的根源在于建设投资需求大、运营亏损严重、融资模式单一。第三期建设规划尚需投资近2000亿元,而2024年扣除补贴后实际亏损超28亿元,对政府补贴的高度依赖增加了不确定性。 
  
第三,提升运营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优化票价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发展多元化经营等措施,可以逐步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实现财务可持续。 
  
第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提供稳定支持,企业应深化改革创新,社会应给予理解支持,形成合力解决负债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等线路的开通运营,线网效应将逐步显现,客流强度有望提升。同时,与港铁的合作将带来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TOD模式的推广将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我们相信,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西安地铁能够在控制债务风险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大西安都市圈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但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创新思维和改革勇气,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