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航拍栎阳桥那份难言之遗憾
在无人机的视角下,临潼县栎阳桥缓缓展开它的轮廓,宛如一幅古老画卷在时光长河中徐徐铺陈。这座桥据传系明朝所建,但承载着 2500 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秦孝公商鞅变法的风云故事就曾在这里激荡。 遥想当年,秦孝公为了推行变法,向天下昭示信用,在这栎阳桥畔上演了“徙木之赏”的一幕。这一举措,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百姓看到了变法的决心与诚意,也为商鞅变法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秦国踏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一步步走向辉煌。
如今,当我以航拍的视角俯瞰400年前的栎阳桥,俯瞰桥身像个横置的工字。发现它的现状令人喜忧参半。古桥得到了修葺,焕然一新。桥身的石块被重新规整,缺失的部分得以补齐,栏杆也被精心修复,仿佛给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桥换上了一件崭新的衣裳。然而,这份崭新却让我心中隐隐有些失落。在我看来,修旧如旧或许才是对待古迹更好的方式。那些残缺的砖石、磨损的栏杆,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每一道裂痕都承载着时光的记忆。保存这种残缺的美,就如同保留一本古老书籍上的泛黄书页,虽然不完美,却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真实。比如韩城太史祠。
把视线从桥上移开,看河道里肮脏不堪,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臭味儿。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污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曾经清澈的河水如今已变得浑浊不堪。河道两边荒草蔓延,杂乱无章地生长着,仿佛一片被遗忘的角落。
这眼前的景象,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在修复古迹的同时,是否真正理解了历史的价值?我们追求表面的崭新,却忽略了古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让我们失去了与历史相连的生态脉络。历史与自然本应和谐共生,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的记忆。
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我们应该以更加敬畏和审慎的态度对待古迹修复,尊重历史的原貌,让残缺之美成为我们与过去对话的桥梁。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让曾经清澈的河水重新流淌,让荒芜的河岸再次焕发生机。
当无人机缓缓升起,栎阳桥渐渐远去,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眼前的现实景象却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用行动书写新的篇章,让历史与自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平衡点,让栎阳桥的传说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永恒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