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从“进校园”到“驻校园” 非遗“西安鼓乐”走进高新五十一小

54 0
发表于 昨天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为本土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你知道它包括哪些乐器吗?10月23日,西安高新区第五十一小学联合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以“鼓振千年声・非遗润童心”为主题,将誉有“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请进校园。笛、笙、管、铙钹、锣、大小木梆、木鱼、摔子等20多种特色乐器集体亮相,不仅给孩子们揭开了“西安鼓乐”的神秘面纱 ,更让千年韵律成了能触、能感、能体验的生动课堂。
c8414357abf249f48cc45c0e2d97f4df~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活动现场,西安都城隍庙鼓乐传习所馆长张昭等非遗传承人来到学校,手把手带孩子们感受鼓乐的魅力。“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传统乐器,今天终于听到真的了!”活动中,20多种“西安鼓乐”特色乐器集体亮相,为同学们一口气带来了9首曲目,笛、笙、管、双云锣轮番“发声”,尤其是那面能控制整首乐曲节奏的座鼓,一敲起来就让现场气氛瞬间沸腾,堪称一场穿越千年的音乐对话:“行乐”与“坐乐”相继登场,一曲《将军令》鼓声震天,令人精神振奋,展现了唐代宫廷音乐的恢宏。而笙埙合奏的《古渡秋》则哀婉悠长,诉说着离别的不舍。改编自王维诗句的歌章《阳关三叠》歌声婉转,余韵绵长,令人动容……
856f7aac1ee54452ba445edc4cae17f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d9761d55bd6c442aae29f262541b005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活动高潮当属“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上台,在老艺术家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好奇而认真地尝试敲击座堂鼓、吹奏笙笛。一位互动学生兴奋地分享道:“以前觉得鼓乐很古老,离我们很远。但今天亲手摸到鼓槌,感受到它的震动,才发现它这么有趣,这么好听!”这一刻,古老的乐器在稚嫩的小手中发出或许生涩却充满希望的声响,非遗的种子正是在这亲身的触碰与体验中,深深植根于童心。
c1f8fe1368d347e49ca4bf610ac3c8e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c0e1243e678e4df9b40f23210e8121c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现场,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向学校授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将围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鼓乐社团的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推动“西安鼓乐”实现从“进校园”到“驻校园”的跨越。
215c62e57dd44065adb015f43cc2eed6~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jpg


“这次鼓乐进校园活动,不仅仅让孩子们听个新鲜,更希望把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变成孩子们心中长久的记忆。”高新五十一小副校长王莉说,学校秉持“文化育人、以美润心”理念,将在后期持续的活动中引领学生把对传统文化的触动转化为伴随其一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气质。
(高新融媒记者 于秋瑾 通讯员 蒋旭)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