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前,共享单车已从单纯的“最后一公里”短途代步工具,逐步演变为覆盖通勤、夜间消费、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等多场景的城市出行方式。 今年以来,高新区城管执法局以满足公众高品质出行需求、破解共享单车管理难题为出发点,通过拓展停放空间、推行运维包抓、优化“蓄水池”模式、强化宣传引导的“拓、运、蓄、引”策略,从四个维度发力让共享单车停放更加有序,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拓展停放空间,缓解停车压力。在前期林下非机动车停车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查看和充分调研,围绕地铁6号线、云巴站点周边,以及天谷七路、云水一路等重点区域,试点建设了绿化带“嵌入式”停车区,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1.2万个,同时协调鼓励启迪科技园、禾盛京广中心、环普产业园等企业园区,释放内部场地作为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并引导企业员工和周边群众将车辆停放至内部区域,有效缓解了周边公共空间停车压力。
推行运维包抓,消除管理盲区。将主城区细分为若干个责任区,由美团、青桔、哈啰3家单车企业分区域包抓,实行“三包”(包秩序、包清运、包摆放)和“四定”(定人定岗定时定责)机制,形成可量化的工作标准,并要求企业对包抓区域内所有品牌单车实施无差别运维,快速、有效的解决区域内共享单车停放乱象,打破企业“各自为政”的壁垒,消除了管理盲区。该机制实行以来,运维响应时间缩短至行业领先的20分钟,日均调度车辆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优化“蓄水池”模式,实行动态调控。积极指导3家共享单车企业,依托骑行大数据分析和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复制和优化前期共享单车“蓄水池”成功经验,在潮汐热点区域周边由单车企业自建3处大型共享单车“蓄水池”,可容纳3万余辆单车,高峰时段提前调度分流,低峰时段回收冗余车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督促单车企业建立“需求预测—资源调度—成本优化”的动态调控体系,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调控的转变,既提升了单车周转效率,又降低企业运维成本。
强化宣传引导,倡导多方共治。依托城管法律法规“六进”活动,通过上门普法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温馨提示单、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倡导市民群众文明规范停车,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针对地铁站、企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停放乱”突出区域,进一步完善街办+交警+城管+企业+志愿者等“多方联动”机制,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车辆停放治理,着力形成多方共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新局面。
下一步,高新区城管执法局将持续以优化城市环境秩序、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停放乱”难题,加强与交管、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持续探索车辆停放秩序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并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全区,全面提升高新区静态交通秩序和城市空间品质。(高新融媒记者 李聪迎 通讯员 张冰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