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西安持续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物流中心“退城入园”,一批承载着老西安记忆的厂房、厂区拆迁,企业搬进新建园区。例如,城西西电集团搬迁目前已经取得成果,城东幸福林带片区多个老厂区今年来土地出清、出让动态频频。
而同样位于城东的五环集团【即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早在2018年就已经签订搬迁改造备忘录,新厂区在当年开工,但多年来却迟迟未完成搬迁。
近日,一份对于人大建议的复函,揭开了五环集团7年来未完成搬迁的原因。
XI' AN 西安这家老牌国企搬迁 已启动7年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西安建立了一批大中型棉纺企业,西北国棉三厂、西北国棉四厂、西北国棉五厂、西北第一印染厂以及西北国棉六厂等相继建成,在城东纺织城片区聚集起成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
1956年建成的西北国棉五厂,即是当下五环集团的前身。该企业坐落在灞桥区纺织城西街附近,1997年随着西北国棉五厂集团化,成立五环集团,隶属陕西省纺织工业总公司管理,2006年下划至西安市成为西安市国资委直管国有独资公司。
企业生产区占地325亩,厂区建筑面积16.58万平方米,主要以纺织为主,经营各种纱线、坯布、服装面料及床上用品等,2018年五环集团开始更换赛道,瞄准了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例如医用纺织品。五环集团目前主要生产消毒湿巾、医用床单、医用柔巾等,生产的医用纺织品年销售额已占到企业年销售总额的80%。
需要注意的是,五环集团非纺产线,即是在新厂区建成投用。
在2018年这个关键节点上,五环集团迁建项目启动,有着多重影响。
在新厂区建设新产线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而原厂区的腾挪,则有利于片区开发,区域面貌更新,以及城市道路的打通。
彼时,五环集团确定了水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五环集团新厂区鸟瞰图
2018年3月,五环集团新厂区搬迁项目参加了集中开工仪式。
据当时公开报道,新厂区项目位于灞桥区现代纺织产业园区灞柳五路以东,灞临路以西,北临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
项目总投资14.3亿元,拟于2019年12月竣工。新厂区的建设,将对老厂区进行搬迁,对生活区、幼儿园、职工医院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接收。
项目的实施,对于全面加快纺织城整体改造,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提升城市发展新形象,打造追赶超越新引擎,加快创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当年年底,12月28日,正式举办了五环集团搬迁改造签约仪式,签订了五环集团搬迁改造备忘录、《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协议》和五环集团老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三个协议。
当时的签约,被看作是五环集团整体搬迁改造工作进入加速阶段,也预示着新厂区建设将全面拉开。
而到2022年时,部分产线已经投产。从地图上看,新厂区所在地已经标注上“五环集团”“五环非纺造”。
但与效果图对比,项目还未全面建成。
“入园”目标正在实现中,但当我们将目光放在搬迁的另一主要目标上,占地颇广的五环集团原厂区依旧未进行征迁,绵延成片的厂房依旧矗立在土地之上,这也不免令旁人疑惑,令周边居民不解。
近7年时间,未能搬迁的原厂区导致诸多问题的存在:大片土地无法腾挪导致未来城区规划迷茫;该片区主力企业搬迁后,后续又将落地什么项目;原厂区拆迁后计划打通的纺五路西延伸、纺织城西街(纺四路-纺五路段)道路扩宽,畅通该片区的目标无法实现……
XI'AN “退城”难在哪里?
如此背景下,五环集团原厂区为何迟迟未能拆迁,完成“退城”目标?
近期,西安国资委对于人大代表《关于加快推进五环集团搬迁入园提升纺织城区域整体开发步伐的建议》(第0554号)的复函,梳理了五环集团搬迁所面临的困境。
复函显示,按照2018年签订的相关文件,在五环集团搬迁建设中,灞桥区政府应按建设进度,支付土地收储费用11.2亿元,用于五环集团搬迁建设和人员安置,但因灞桥区政府资金紧张,支付至5亿元后,从2021年10月起实际再未付款,仍有6.2亿元未支付。
而五环集团在项目建设中,截止2024年底已投资近7.6亿元,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五环集团从2022年起先后在多家银行贷款3.3亿元(灞桥区政府书面承诺支付利息),垫付流动资金近5000万元,目前尚有贷款2.711亿元,待付设备款和工程进度款2.3亿元。
复函中提到,目前灞桥区政府及土储部门未履约付款,导致五环集团搬迁建设项目停工,设备、工程进度款无法支付。
五环水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
面对土地收储、资金支付等问题,各方又是如何协调和解决的?目前进展如何?
复函中提到,2024年西安国资委、五环集团与灞桥区及土地收储部门经过沟通协调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计划先向五环集团支付2亿元作为首笔款项,用于五环集团腾地搬迁工作,完成搬迁后支付剩余的4.2亿元及贷款利息。
彼时,土储部门提出五环集团原厂区地下有古墓群,需勘探后方可收储。去年12月10日,灞桥区政府委托省考古院对五环集团原厂区及周边进行勘探调查,经过调查勘探未发现文物遗迹。随后,市文物局、省考古院决定全面对五环集团原厂区范围内进行储备前考古勘探,文勘工作完成后出具报告。
进入今年后,各方的沟通仍在继续。
1月份,西安国资委、五环集团与灞桥区政府就五环集团搬迁建设,文勘工作再次进行了沟通,灞桥区政府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加快处理。
3月,灞桥区政府告知五环集团,要求五环集团先行交地,以便进行拆除清表和文物勘探工作,但土地收储和资金支付工作未启动;5月,灞桥区政府向市国资委致函《关于支持解决五环集团国有土地收储有关工作的函》提出:“请市国资委协调五环集团先行交地,以便进行拆除清表和文物勘探工作”。
西安国资委在征求了西安纺控(注:市国资委计划将五环集团100%股权划入西安纺控)、五环集团等方的意见后,6月向灞桥区政府回复的《关于五环集团国有土地收储工作的复函》中明确提出“建议灞桥区政府与五环集团在原协议框架下,尽快与土储部门协商解决,确保补偿款到位,并优先覆盖人员安置与项目建设。”
综合西安国资委复函中所梳理并分析的信息,简单来说,资金问题的解决,将是五环集团搬迁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而从灞桥区视角看,2022年灞桥区亦对于五环集团搬迁相关问题给出复函。
2022年灞桥区复函中提到,按照《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土地收购费用按照新厂区工程建设进度分五期支付。目前,按照工程建设时间节点,已按期支付完成前三期费用5亿元,剩余1.2044亿元费用,尚未达到支付条件。
同时,按照备忘录约定“为切实减轻甲方财政压力,四方都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企业搬迁改造争取国家、省、市相关的支持政策和补助资金”。目前,灞桥区政府正在协调国资委等部门,积极筹措支持企业专项资金,也希望企业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方自身优势,争取支持政策和补助资金,共同推动项目建设。
IXIAN.CN
在西安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推进中,固然存在着牵扯多方利益,需要协调和权衡的问题,各方沟通的“战线”甚至可拉长至数年之久,但成功的案例亦不在少数。
当下,资金问题是不少区域开发中所面临的共性难题。
而无论是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还是区域的再开发与民生基建的完善,于西安而言同等重要。
目前五环集团搬迁的推进,仍旧需要各方的协作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五环集团搬迁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