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都市资讯] 《重奏曲〈戏曲两折〉》基层巡演奏响“第七届关中忙罢艺术节”

646 1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仲夏的关中平原,风中夹带麦浪中的热气。在“第七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中,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项目《重奏曲〈戏曲两折〉》的首场基层巡演,于7月6日由中提琴艺术家,西安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恪居领衔,学院管弦系副教授郭红豆、青年教师宋瑾等人参与本场音乐会演出。
20250707163941front2_0_636557_FvgK4tJRldmvFHX0M8hcvxAfedGh.jpg
20250707164135front2_0_636557_FmNg748R_Um1S2tr-zYogCIjYOMb.jpg
人们常说,戏曲是“活着的博物馆”,它积淀了几百年的人情、身段与呼吸。《戏曲两折》用中提琴和打击乐,把这份古老的身体语言变成声音,让青衣的含蓄、武生的力量,都能被听见而不是只被看见。这不是简单模仿或拼贴,而是一次深入骨子里的提炼:用抽象的音响,重新塑造戏曲的内在精神,把那些隐藏在动作背后的力量,搬到听众的耳朵和心里。
20250707164907front2_0_636557_FrGwa7_VsNKs7mBB_K8SjaBAVUxg.jpg
20250707164907front2_0_636557_FpPUlOWHr5v5x9sblwsoBY163OaF.jpg
20250707164908front2_0_636557_FkiQX-3HMlT6h5nlEOfsCf9LsfFO.jpg
第一折“川剧青衣”,在中提琴低沉而含蓄的弓弦中,一种婉转柔肠、行云流水的线条感缓缓展开。相比西方中提琴演奏中偏重线条连贯与音色厚度,这里更强调“呼吸”与“身段”的声、形效果。青衣的程式动作讲究“移步不换形”,中提琴透过弓法的微妙控制、断句中的“留白”,体现出含蓄克制而又暗含张力的美学逻辑。这不是写实的模仿,而是一种“声—势”同构的艺术语言,传递出青衣身段中那种缓慢却内在流动的时间性。
20250707164947front2_0_636557_Fqhz_L9KAemTbFRUAOEPAKLOj0UX.jpg
第二折“京剧武生”,几乎转向了完全相反的美学意图:强调速度、爆发力和形体感的断裂。中提琴此时的演奏逻辑已近似打击乐化,旋律材料被片段化、节奏骨架化,演奏者需迅速切换重音方向与力感,就像武生在舞台上的“翻打”与“亮相”。打击乐此处并不是简单的伴奏功能,而是承担了“武场”的戏剧空间再造。每一次鼓点都像是一段身法的落点,强化了乐曲的纵向节奏结构,给中提琴的线条增加了空间深度。
20250707165015front2_0_636557_FtgUIWwIPexEKRUY8f-5_9zQLZMG.jpg
从社会学视角看,这部作品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当代音乐如何在全新的文化环境中延续传统而不是复制传统?《戏曲两折》里,传统的戏曲声腔并未被简单借用,而是被抽象化为内部的逻辑关系:板腔体的节奏层级、角色的内外冲突、以及场面调度的程序性。这种抽象不仅是一种作曲技法的探索,也是一种关于“文化自我认同”的哲学思考。
20250707165037front2_0_636557_Fu5QX-EvZFHj4mA9De7UlM6n64oG.jpg
从音乐美学层面讲,这并不是一件“易听”的作品,作品的戏剧性并非靠旋律叙事或情感宣泄建立,而是依靠结构逻辑和表演动作的暗示性建构出一种陌生感、张力与断裂感,这恰恰是当代音乐中值得珍视的“感性秩序”探索。郭文景教授在原作中以中提琴代入传统唱腔,已是一次“声的移植”;而项目负责团队在二次编配中加入打击乐,进一步将乐器功能解构化,使得中提琴与打击乐不再是“主—从”关系,而是平行的戏剧角色,这种平行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也早有根源:文场与武场、虚与实、唱与做,彼此对立而又互相生发。
20250707165102front2_0_636557_FjoU67-wlQmJUi1hhbzXf3-aCLsB.jpg
在这场乡村公益演出中,这样一部作品不仅仅是一场文化惠民活动,它更多地起到了“文化张力的再教育”功能。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并非符号,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而现代器乐,往往被看作学院化、精英化的表达体系。《戏曲两折》通过器乐重奏的方式,将这两种看似不可调和的艺术机制重新揉合,让听众重新意识到:传统并不是过去式,而是可以被不断再造、再解释的活体经验。
20250707165125front2_0_636557_FoadTll07VRHXQEc64G17aGlU0jr.jpg
综上,这部作品不是要再现戏曲舞台的“写实”,而是要提炼戏曲里的精神动力学,将“形”与“意”拆解到声音的根部,让观众在抽象的器乐世界里重新感知到身体、节奏与呼吸之间那种微妙的张力。这场演出所追求的,是将一个更深的命题——“当代社会里,我们如何听见自己的文化,如何与它相处”——通过一次次微妙的音响选择,抛给了每一个观众。这场演出中所选择的现代中国作品,不是流行消费品,演奏者们在关中的田野与人群中,更显出一份冷静而笃实的精神力量。
20250707165313front2_0_636557_FtL1aXiYq6o7V5nF8VNKyjlCV5pK.jpg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完善一下 2 小时前 赞同 +1
文艺西安 5 小时前 赞同 +1

评论1

solariz0026Lv.8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忙罢会耍的花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