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科技赋能千年城垣,西安城墙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新范式

627 0
发表于 2025-6-25 13: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化遗产见证中华文明
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科技赋能千年城垣
西安城墙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新范式
奖项连连!
640?wx_fmt=webp&from=appmsg.jpg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西安城墙管委会《数字赋能焕发城墙新生 智慧管理守护文化遗产》项目,凭借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守护遗产从251个有效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同期,西安城墙(西南区域)预防性保护项目表现突出,荣膺“2025年度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展示示范工程”。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西安城墙运用科技手段守护文化遗产成效的高度认可,更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城墙经验”。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文化遗产,保护为要。在数字经济浪潮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2020年12月,西安城墙被选为全国首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单位之一,经过持续地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依托数字技术,逐步构建起系统性、科学性、富有西安城墙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走出一条具有西安城墙特色的文物保护路径。

从全人力一步步测量、复核城墙的“身体状况”,到人工与科技相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西安城墙的保护在科技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数字化新路径,生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命题。

科技铸盾
从被动到主动的重大突破

面对13.74公里的守护重任,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如同一位全天候的“数字医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精密感知网络。

在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一个数米长的数字大屏横贯整个房间,正中央是精度达厘米级的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轻点屏幕,各个登城口的入园人数、游客多寡一目了然;“绿黄橙红”四色预警实时显示各监测点位的墙体“健康状况”;城墙上的积水情况、护城河的水质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回传。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城墙守护者们采用地质雷达、高精度面波探测等10余种先进技术,对13.74公里长的西安城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全身CT扫描”。并通过无人机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直观发现1300多处隐蔽空洞及836处疏松体分布,实现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为这座军事防御体系最完备的古代城垣建立精准“健康档案”。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基于遍布城墙的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能传感设备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结合AI算法深度学习,实现了结构病害趋势预测准确率超92%。“数字方舱”其实就是西安城墙健康状况的“翻译器”,真正将文物保护从“经验驱动”推向了“数据驱动”的新阶段,让保护关口前移成为可能。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创新突破背后是开放协同的智慧生态。通过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攻克电磁探测、城砖修复等关键技术,并建成线上“文物医院”,依托5G+实现专家远程会诊。“数字方舱”的最大特点是高效,能做到立体化展示和敏捷化响应。科技力量的价值由此彰显:不仅构建了文博行业的数字化防护网,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受益的公共事业。

640?wx_fmt=gif&from=appmsg.jpg
数字活化
从“静态”到“活态”的创新实践

在守护安全底线的同时,“数字方舱”更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让沉睡的历史焕发新生。龙年新春灯会期间,全国首个“百万量级”诗词互动模型惊艳亮相,游客通过AI对话即可解锁城墙千年文脉;《千年碑林上城墙》数字AR展运用空间计算技术,使《颜氏家庙碑》等国宝级文物突破物理边界,在城垣上空构建起虚实交融的文化场域。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数字方舱对城墙的高精度还原,也为旅游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西安城墙MR体验项目《金甲卫城》让观众化身古代守城将士,在混合现实技术中感受攻防博弈的震撼场景。这些创新应用不仅让文化遗产“触手可及”,更创造了日均超5万人次的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数字方舱管理平台还着力构建“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机构打造全链条碳管理体系,助力西安城墙获颁国内文保遗址类5A景区首个“碳中和”认证。智能客流监测系统实现景区承载力动态调控,护城河智慧水务平台通过9个库区的水质雷达与光谱监测,确保古城“金腰带”生态健康,形成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价值共生体。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数字方舱
打造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样板


“数字方舱”上线以来,已累计获得33项软件著作权、72项数据知识产权,获得“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等荣誉。其创新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在保护层面,通过AI病害预测模型将研判周期缩短67%;

在管理层面,构建起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体系,应急响应效率提升85%,尤其在雨季,数字方舱为城墙装上了“智慧眼”,可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有异常,能迅速锁定隐患点位置,改变了过去靠人力拉网巡查、信息延迟的问题。结合天气预报、雨量、水位等要素,AI计算可提前研判水位警戒和积水告警,防汛“快雨一步”,物资管理也更精准高效。

在传承层面,开发数字藏品等20余项衍生产品,文化IP影响力辐射30余个国家。

640?wx_fmt=gif&from=appmsg.jpg
西安城墙以“文化资源数字互联”为突破口,通过3D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重现丝路盛景,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数字枢纽;以“文物+科技+创意”融合模式,开发智能导览、元宇宙剧场等新型业态,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作为指挥中心的“数字方舱”,已成功构建了覆盖巡查、保护、响应、监测的完整闭环。着眼未来,西安城墙将持续深化“数字方舱”平台建设,重点围绕预防性保护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以及人才梯队培养等核心领域发力,致力于打造引领性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方舱”本身就是跨学科共创的结晶,其探索形成的标准与产品体系,正是西安城墙未来希望向国内外输出的核心成果。目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同行已前来交流合作意向,展现了“数字方舱”的国际吸引力。

当千年城垣遇见数字文明,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崭新篇章,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