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1968的时光AI修复的12岁肖像
1968年的相册里,有个12岁的我。借助神奇的AI技术,拍摄于50前的肖像照得以复原,将我久已尘封的童年记忆重新拉回眼前。我站在镜头前,身姿略显拘谨。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记录着当时生活的简朴。
照片的颜色早已在岁月侵蚀下变得黯淡,没有如今绚丽的道具。当年我在巷子里写了条反标,冬天的时候,被柏树林派出所所长朱汉文喊到派出所,留置了一昼夜,不吃不喝。大冬天白天叫我蹲在槐树下想问题,晚上他值班,在台阶上大殿的会议室,穿棉大衣守着煤饼炉子看着我,反复问我:你还有什么顾虑?实则当年我一直在文昌门外挂坡,只为给家里赚点菜金。难以想象,这件事如影随形鬼魂般盯了我半生,次年进入中学,被左倾的班主任谭德荆老师反复组织全班同学批判我。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孤立和欺负。我永远感恩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的平等相待。
头发整齐地梳在耳后,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纯真。那时候的我,脸上还带着些许婴儿肥,透着一股未经世事的懵懂。
眼神中,满是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清澈明亮的眼眸,像是藏着无数个问号,对未来有着无尽的想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快乐,也有最纯粹的忧伤和苦恼。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拍肖像照极其奢侈。父母省吃俭用,只为给我留下这珍贵的瞬间。还记得拍照那天,我兴奋得早早起床,仔细地把自己收拾干净,怀揣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走进照相馆。
如今,看着这组被AI复原的照片,心中感慨万千。AI技术不仅还原了照片的色彩和清晰度,更让我重新触摸到那段逝去的时光。照片里的男孩,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在艰苦的岁月里努力成长。
这张照片是我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它们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时常回望那个纯真无邪的自己,铭记曾经走过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