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去年开学季,西安体育学院开启了校区主体搬迁,伴随着行政职能部门和7000余名学生迁入鄠邑校区,西安体育学院的办学空间迎来一次崭新升级,彻底破解了办学空间不足的难题,空间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西安体育学院的主体搬迁,其实符合当下全国高校外迁的趋势,即曾经位于主城区的老校区其行政主体职能也将不再保留。
对于高校众多的西安来说,还有更多高校正在或已完成此类搬迁。
XI' AN 西安航空学院 行政主体北迁阎良校区
4月12至13日,西安航空学院18个党政部门完成了从莲湖校区到阎良校区的搬迁工作。北迁后,阎良校区将重点承载行政管理和部分教学功能。
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57年合并兰州航空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复原。
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西安航空工业技术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开展飞行技术专业招生培养的本科高校,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
学校现有莲湖、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14000余名,教职工1000余名。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
而此次搬迁的阎良校区位于阎良区蓝天二路9号,在2010年开工建设,2013年部分建筑如科教楼、学生公寓便已交付,此后,西安航空学院便陆陆续续向阎良校区搬迁,同时该校区的建设工作一直在持续。
2019年,西安航空学院新校区图文信息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5038平方米,地上37070平方米,地下7968平方米。图文信息中心是集图书馆、校史馆、航空文化博物馆、会议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性建筑。
2025年底,图文信息中心项目单体工程通过校内验收,作为阎良校区单体建设体量最大、投资规模最高的工程项目,该项目的投用,想必是西安航空学院主体搬迁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目前,西安航空学院还在进行阎良校区南大门建设、校区功能分区优化、阎良校区规划修编方案等举措,显然,作为承载西安航空学院的阎良校区,未来还将继续迎来巨大的变化。
当然,正如西安航空学院校长蒲永平所说,新校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学校治理能力与育人理念的全面升级。
未来西安航空学院将依托阎良区的航空产业优势,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通过校区功能重构,缓解原有校区办学资源紧张问题,为学校后续申办硕士点、迎接审核评估奠定基础。
XI' AN 西安石油大学 搬迁鄠邑校区即将启动
4月17日,西安石油大学发布《西安石油大学雁塔至鄠邑校区综合搬迁服务采购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公告》显示,西安石油大学将在4月28日至8月30日完成石油大学雁塔校区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家具设备等将有序搬迁至鄠邑校区。
实际上,去年12月,西安石油大学就召开了行政主体搬迁鄠邑校区工作推进会。此次随着中标信息的发布和搬迁时间的明确,西安石油大学主体搬至鄠邑校区已成时间问题。
西安石油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经西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批准,由西北石油管理局成立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1958年,学校升格本科并更名为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改建工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石油学院恢复办学,隶属于石油工业部。1990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并获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2018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现有雁塔、明德、鄠邑三个校区,本科生1.8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5400余人、各类来华留学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7万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35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700余人。
2009年,西安石油大学鄠邑校区投用,总占地面积约1650亩,以80%以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主要教学资源成为最受关注的校区之一。
此前西安石油大学相关会议表示,学校行政主体进驻鄠邑校区是加快推进鄠邑校区作为主校区功能定位的有力举措。
XI' AN 高校彻底将重心外迁 进一步深化“校地融合”
近年来,国内高校将行政主体搬迁至城市新区新校区的现象愈发普遍,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与区域经济、政策导向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诚然,高校搬迁的核心动因之一是突破原有校区的空间限制。随着学科扩张、学生规模增长以及科研设施升级,许多高校的老校区面临用地紧张、设施老化等问题。
而搬迁后,不仅解决了物理空间的矛盾,还通过新校区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更重要的是,高校搬迁已成为城市新区发展的“催化剂”,并进一步加深“校地协同”。
例如,已完成搬迁的西安航空学院,其学校本身就与航空产业紧密相关,而阎良则被誉为“中国航空城”,区内航空资源丰富,近年来,西安市进一步明确阎良发展定位,要以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双集群”驱动,打造国家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和世界一流航空新城。
西安航空学院彻底将重心扎在阎良,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形成“学科-产业”联动模式。
而针对此次搬迁,阎良区政府则表示将全力配合校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优化、商业服务引入等,以提升师生生活便利性。校友及周边居民亦对学校北迁带来的文化活力与就业机遇充满期待。
而西安石油大学的搬迁,鄠邑区政府同样极为重视。
今年3月,鄠邑区制定出台了《鄠邑区支持西安石油大学事项推进方案》。
《方案》聚焦全方位为西安石油大学鄠邑校区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可靠的条件保障,全力解决制约西安石油大学发展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堵点难题,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就学校鄠邑校区周边公交站点设立、高速收费包年、电力增容扩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两重两新”项目落地、教职工住宅、土地空间优化等亟待解决事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促进校地全面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而西安石油大学也将持续深化合作关系、创新合作形式、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进一步融入鄠邑、深耕鄠邑,实现校地双方合作共赢、融合发展。持续发挥学校人才与知识聚集的优势,深度推进校地合作,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培育打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平台基地。
综合来看,高校行政主体搬迁至城市新区,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高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内在需求,也有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的外在驱动。
今年西安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将支持建设西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西电信息港、西北大未来科创城。
可预见的未来中,位于西安的高校们,还将继续加速外迁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