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雷惊百虫”。惊蛰节气,气温迅速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能升至10℃以上。自然界也逐渐从阳气蛰伏、万物萧条的冬季迈向阳气生发、万物萌动的春季。
冷暖空气频繁交锋,致使天气变化莫测。时而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时而又春雷乍响,春雨纷纷。
养生·观起居
“要健康春要捂”。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可过早脱去冬衣,以防寒邪入侵。在保暖的前提下,室内也要通风,令空气清新。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做好这3处的保暖↓↓
颈项部: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膝足部: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因此膝足部的保暖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上身可以穿得薄一点,但秋裤先别着急脱。
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那么,何时可以不再“捂”呢?专家介绍,“春捂”可以遵循“815”原则。
当昼夜温差大于8℃以上时,说明气温不稳定,需要“捂”;
当气温连续保持在15℃以上,且维持了一两周时,就不需要“捂”了,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