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马戏、杂技、秦腔、套圈、碰碰车、套大鹅、蹦蹦床等娱乐丰富多彩 烤肉、甑糕、油条、水盆、羊肉泡、旗花面、豆腐脑等小吃琳琅满目 服装、农具、农资、眼镜、木凳子、擀面杖、木案板等物资应有尽有
它因纪念农业始祖后稷而形成,迄今有四千多年历史,是中国西北规模最大、会期最长的农资交易市场,它就是传统古会——武功河滩会。 现代古会 商品琳琅满目人头攒动 河滩会是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旁漆水河河滩的物资交流会,今年是12月7日开始,12月26日结束,会期20天(去年也是20天,此前为11天)。 河滩会在11月底就开始准备,搭建台子、布展位。在开幕前的12月6日,记者来到河滩会会场,看到工作人员忙着安装监控摄像头、铺红地毯等收尾工作。不少摊位已收拾停当,其中以出售特色小吃、服装、农资等居多,在临近河边的区域属于休闲娱乐区,杂技、马戏、秦腔、套大鹅、套鸵鸟、套玩具、蹦蹦床、碰碰车等一字摆开,让人目不暇接。虽然还没正式开始,但一些准备好的摊位已开始营业。在武功过事旗花面的摊位前,摊主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平时从事美容养生生意,每年到了河滩会时间,她就摆摊卖旗花面,仅12月4日就卖了1600元。 12月8日上午9时,记者再次来到河滩会,在距镇子还有4公里的地方,车流开始变得缓慢,当地人在路边的田间地头,临时划出不少停车场,停车一次10元,不限时间。看到拥堵严重,不少人选择停好车,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起步行前往主会场。 通过武功镇五六百米长的街道上,除了固定的门面房外,各种卖饭的、水果摊位见缝插针,随着高音喇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已经预计到游客量会剧增,当地公安部门早早部署在附近交通路口疏导交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提前在会场安放了应急通讯车以缓解人群密集而导致手机信号不好。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号召当地人不要着急,要“让市于客”,让外地人先来体验古会。据说,12月7日,开幕式当天有30万人来到武功镇体验逛会旅游观光。 秦腔是传统剧目,看戏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坐在戏台前,看得津津有味;年轻人则以套圈为乐,尤其是这两年兴起的套大鹅,摊位前人山人海,套中者牵着大鹅逛古会,像得胜的将军一样,似乎炫耀着“战利品”,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小孩子们对小吃、蹦蹦床和杂技、马戏更有兴趣…… 河滩会:陕西文旅市场上的“流量宠儿” “武功河滩会起源于周人始祖、五谷之神后稷教民稼穑的尧舜时代,有43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市场贸易发源地’‘古代货物贸易活化石’‘汉唐丝路贸易之节点’‘武功历史文化老名片’,一直赓续传承,历久弥新,播誉全国,闻名西域。2022年12月20日,武功河滩会被评为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尚清介绍说,“省级非遗的申报成功,也助力古会经济,去年七届‘中国·武功后稷文化艺术节暨河滩古会’会期就为20天了,共接待游客346.2万人次,交易额达2.8亿元。”
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现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展,共设特色产品区、美食体验区、商品百货区、文化娱乐区、非遗展示区等十二个展区,大小门面1200多间,涉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30多个城市千家客商参展。 “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成为河滩古会最真实的写照,河滩会也成为陕西文旅市场上极具话题度和讨论度的“流量宠儿”。 在武功镇有一处遗迹“教稼台”,相传上古时期,后稷便在古武功镇教稼台前,向大家传授农耕技术。后稷教会人们知时节、勤耕耘,为感谢他为人们带来农业丰收的付出,人们于每年农历十一月,拿着各自的劳动收获成果在古武功镇教稼台前答谢后稷,随后以物换物相互交流,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天的武功河滩会。河滩会从兴起到今天历经四千多年,起起伏伏从未间断,现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为农历十一月初七至二十七日。
充分发挥“华夏农耕源”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积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推进文旅事业进步繁荣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武功县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武功后稷文化艺术节暨河滩古会”。让游客们在感受河滩会热闹氛围之余,还可游览武功古城,姜嫄墓、教稼台、城隍庙等古迹。河滩会已不仅是一场民俗盛会,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带动经济发展,传承文化根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